东南网9月8日讯(本网记者 郑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6日上午,由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图书馆共同主办的“东南周末讲坛·名家专场”,特邀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王建朗,以“世界变局中的中国抗战外交”为题,带领读者回望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历史过往,回顾中国在屈辱与磨难中自强不息,从孤军奋战的外交困局中智勇突围,逐步迈向国际大舞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外交崛起之路。
“世界变局中的中国抗战外交”开讲
讲座伊始,王建朗开宗明义地指出,全体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是中国抗战时期外交一切成就的基础,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枢纽。他结合大量史料文献,为读者细数抗战早期,中国在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方面做出的努力。从向国际组织提出申诉,到广泛宣传“世界和平不可分割”的理念,再到争取与国、减少敌国,在军备、物资、人员、国际舆论等多方面向不同政治立场的国家尽可能争取支援……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在困境中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随后,王建朗以1942年中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废除与美英的不平等条约、签署《开罗宣言》,乃至参与筹建联合国等中国外交关键事件,串联起中国在抗战后期逐步争取大国地位并参与构建世界秩序的恢弘历程。“我们的大国地位不是别人赐予的,根本上是由于中国确实承担了一个大国的责任。”王建朗特别强调道。中国在两次出兵缅甸、支持朝鲜和越南的抗日运动、调解英印纠纷等方面,都贡献了卓越智慧,展现了大国的襟怀和担当。
主讲人王建朗
讲座中,王建朗结合《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方法和前途》《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论持久战》英译本序言等文献内容,为读者讲解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审时度势,提出“抗日的外交”主张,确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战略,以及欢迎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努力与美国建立半官方联系等一系列灵活务实的战时外交活动。最后,王建朗与读者分享了中国抗战外交对当下的启示。“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合作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王建朗总结道,我们应该更深切地理解“世界和平不可分割”的理念,并且推动超越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国际合作。这既是历史的深刻启示,也是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既有规则不断被打破、周边环境日益复杂敏感的大变局中的破局之道。
讲座现场
本场讲座吸引了高校师生、历史爱好者、市民读者两百余人前来聆听。据悉,本场讲座为福建省图书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讲座之一,同时,9月,省图书馆将在一楼文化长廊及书展区先后推出“不朽的印记——文献中的抗战”“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以及“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专题书展,带领读者于卷章中回顾华夏赤子共赴国难、救亡图存的历史,欢迎读者前来观展。
(文中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