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今天,致敬科技梦的“点灯人”
www.fjsen.com 2025-09-10 09:17:11 黎臻懋 马伊骅 谢玉妹 蔡晓卿 来源:东南网

2025年3月,

福建省科协十届二次全委会上

最新数据显示,

福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

比例达14.65%,

居全国第七。

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进一步加强

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2023年12月,

福建省教育厅等14个部门

联合印发的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

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提出,

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

今天,

在全国首个科普宣传月、

我国第41个教师节之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一群

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种子的老师们,

听听他们的科普教育故事

……

蒋际君:为山里娃打开人工智能的世界

蒋际君到乡镇学校开展科普教学(罗姮 摄)

蒋际君是尤溪县实验小学一名喜欢研究机器人和编程的科学教师,也是该校的副校长。他带领一群山里娃,多次拿下多项全国大奖,用满腔炽热点亮了乡村少年的科学梦,当选2024年“感动福建”人物。

作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蒋际君还成立了由尤溪实小10多名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蒋际君劳模工作室”,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2023年8月,蒋际君劳模工作室获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

面对山区学校资源匮乏的困境,蒋际君自主研发低成本教具,编写《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校本教材,将复杂代码转化为图形化模块,让科技教育的种子在深山生根发芽。身在山城尤溪,教的却是“洋气”的机器人;用的是自制的工具器材,却带出了一批批拿下全国大奖的山里娃。27年扎根山区,蒋际君用一台电脑、两套机器人,为孩子们打开人工智能的世界。

高宪农:推动福州市校园航空科创活动普及

高宪农现场教学 图片来源:连江县鲤鱼山小学

高宪农,这位出生于闽侯县荆溪镇桐口村的老人,是福建省航空学会前副理事长、科普部部长。2020年获“福建省十佳科学传播人物”称号,被全省科技教师尊为“航空科普教头”。

1978年,他尝试制作无线电遥控飞机模型,次年便将航模教学系统性引入校园,开启了科技教育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高宪农鼓励学生全程动手参与。他自任小学高级教师起,兼顾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指导。2013年,即将退休的高宪农应福建理工大学(原福建工程学院)邀请成立无人机航空协会;2015年起在该校义务授课并组建实验室,指导学生进入无人机领域。

高宪农多次开展公益性教学。他年过七旬仍坚守教育科普一线,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连江鲤鱼山小学开展固定时段教学。40年来引领近200名科技工作者在全省开展上千场航空科普活动,每年在省内及多地中小学开展公益航模特技飞行展演,推动福州市校园航空科创活动普及。如今,年事渐高的高宪农,计划减少参与大型航空表演活动,侧重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指导。

陈伟光:开创性实施“课间科学”

武平县教育局供图

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陈伟光,30多年来扎根中央红色苏区县龙岩武平,立足教育教学研究一线岗位。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省杰出人民教师、省特级教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入选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为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的热情,让课堂更加生动,陈伟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学活动400余场次,他带领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开创性实施“课间科学”。多年来,陈伟光积极践行“课内打基础,课外促发展”“‘三真五味’探科学”。他领衔的全国劳模、教育部名师工作室活动扎实有效,影响日甚。个人业务全国获奖20余次,辅导的学生全国获奖40余人次。陈伟光主持的教学成果获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为福建省最好成绩。近年来,广州、厦门、新疆等地教师陆续到武平找陈伟光交流教育经验。

2023年6月,陈伟光到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一到进校,他马上调研科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协同武平县教育局研制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小学科学教育的通知》《武平县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情况记录量分表(试行)》等相关政策。就这样,在县级层面拉开加强科学教育的帷幕。近年来,他还利用周末时间,在武平县文化公共服务中心开设科技公益班。

蒋国芳:我国首位红树林昆虫研究者

蒋国芳教授 泉州师范学院供图

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二级教授、博硕士生导师蒋国芳是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第一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23年荣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 

蒋国芳在昆虫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曾是我国首位红树林昆虫研究者,在国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下于90年代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时被台湾同行赞为“在中国处于执牛耳之地位”。此外,蒋国芳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部省级项目15项。从攻读硕士至今,已发现和鉴定直翅目昆虫2新属70个新种。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蚱总科分子系统学研究。迄今,蚱总科分子系统学研究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作为一名学生导师, 蒋国芳不忘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他始终把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努力完成。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在国家生命科学大赛中获奖2项,福建省挑战杯大赛二等奖2项;他所指导本科生,多人考研升学深造,其中不乏有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985高校。此外,他多年来持续担任省市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一线,为多家农业企业提供昆虫养殖、害虫防治等科技支持与服务,助力农业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师者如光,

点亮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今天,一起对

在平凡岗位上

数十年如一日地

坚守与奉献,

引领学生探索

科技广阔天地的老师们

说一句:

老师,节日快乐!

(部分文字资料综合福建日报、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微言等)

责任编辑:李雅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