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是民心,整的是作风
2025-09-13 08:43: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点题整治”,让“群众盼的事”成为“干部干的事”,以群众标准评价项目整治效果—— “点”的是民心,整的是作风 东南网9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徐文锦 刘必然 通讯员 胡志顺)群众点的题,不少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 “纳入清单,就真能解决吗?”不少人曾心存疑虑。 推进“点题整治”,绝非想象中那样简单轻松,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作风与能力。 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党坚持狠抓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当前,全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点”的是民心,整的是作风。五年来,面对复杂、尖锐的民生问题,一批基层干部不懈摸索、锤炼作风,在“点题整治”中不断强化担当精神、提升服务本领、努力破解难题。 从被动答题到主动破题 夏夜,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连洋路钱隆世家3号楼的住户们漫步在楼下的商业街,舒心惬意。 而去年这个时候,小区楼下商业街外卖餐饮生意红火,油烟排放却杂乱无章。有些排放在商业街内,有些在后墙打洞或者直接在窗户上排气,甚至有店铺将油烟排到与住宅区相通的管道,导致油烟外溢,小区业主备受困扰。 2024年2月底,“城市餐饮油烟污染扰民”问题被选为“点题整治”项目。当年3月,钱隆世家小区业主向12345集中投诉。 接到投诉后,晋安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干部邓伯玮与几名同事第一时间来到商业街调查核实。他们发现,14家餐饮店中,9家是从事煎炒油炸烧烤类的“重油烟餐饮”。而问题在于,他们对3家产生重油烟的店铺开展监督性油烟抽测显示“油烟达标排放”,但群众对此有着更高的期待。 在民意民声中找准整改方向,既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整改标尺,也要维护商户合法权益。对于职能部门而言,自然也有压力。 一场“拉锯战”就此展开。鼓山镇政府牵头,联系连洋社区、小区物业公司、投诉业主、餐饮商家、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先后组织了3场现场协调评理会,大家围坐一圈讲问题、论方案。对油烟味强烈的餐饮店朝小区一侧的窗户用亚克力板封堵,避免气味外溢……在一次次协商中,共识逐渐达成。 监督是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力量之一。省、市纪委监委以及驻生态环境厅、住建厅纪检监察组开展“室组联动”“组组联动”,约谈相关部门,共同前往现场查看问题,听取干部心声,厘清职责分工,对整治不力、敷衍塞责的干部严肃处理,有力督促职能部门和经手干部增强“解题”意识,尽快跟进整改。 2022年6月,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点题整治”工作机制的方案》,系统总结经验做法,从4个方面提出14条固化措施,其中就涉及强化纪委监督机制,持续督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 “解决问题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去克服,鼓励干部直面挑战、担当作为。”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陈宇舟说。 公安交管部门探索柔性执法,出台“轻微违法不予处罚”“首次违法书面警告”等人性化执法措施;针对连续多年整治农村集体“三资”不规范难题,漳州干部创新探索“定底价、定年限、定程序、定约束条款、全过程监督”的“四定一督”工作机制,有效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行为……在“点题整治”中,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干部的执法能力与担当精神同频共振、持续精进。 从多头管理到协同发力 “像噪声、油烟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是‘老大难’,我们也一直想花大力气整治,但问题在于不是我们一家就能解决,需要多方协作配合。”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黄世栋说。 比如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根据相关条例,属地政府、生态环保、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单位都有涉及,是典型的“九龙治水”难题。 采访中,不少职能部门干部表示,“点题整治”让各部门联动工作有了契机和抓手,能以更大力度去解决甚至根治,做了他们一直想做却没做成的事。 2024年5月,福州市建立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协调联动、线索移交及反馈、督查等5个工作机制,并印发通知。机制理顺后,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以晋安区为例,针对“点题整治”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由区政府牵头,分管副区长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涉及多部门和整治推进不力的项目进行梳理研究,各部门在会上厘清职责,加快推动问题解决。 实时纠偏、动态反馈,监督是压力也是动力。干部的工作思路、执法方式在“点题整治”中发生转变。不仅主动性增强,还善于借势借力,创新解决办法。 即使做好了净烟措施,但浓郁的卤香味仍容易弥漫飘散,在钱隆世家小区楼下商业街经营了2年的“隆江猪脚饭”店主丘富强有些无奈。商户利益与住户满意一样重要。对于仍有气味外溢的餐饮店,也不能一关了之。面对整治中出现的新问题,干部们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晋安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陈树峰发现,商业街上,餐饮店投入成本低,更新频率高。即使督促某家店进行整改,过不了几个月又会搬来新的外卖餐饮店,油烟问题依旧难控。 犯愁之际,事情出现了转机。原来,晋安区政府充分考虑民意后,根据每家商户实际情况,在全区选取适合场所,建立5个餐饮便民疏导点,并提供租金优惠政策。由生态环境部门配合属地乡镇和职能部门,共同靠前指导,集中配套污染防治设施。在多方努力下,丘富强的新店在便民疏导点热闹开张,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 从部门结题到群众评判 “点题整治”,并非简单地满足于完成任务。程序终结,并不代表群众满意。如何以群众标准评判整改实效? 今年1月,针对2024年度“点题整治”项目,省纪委监委推出“‘点题整治’年度评价榜”,通过网络邀请群众结合切身感受进行投票。针对相关“点题整治”项目,省生态环境厅还单独委托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开展评价。 前期,“点题整治”评价环节由省纪委监委和牵头单位进行“双点评”。后期,评价环节愈加科学丰富,增添了市、县12345系统数据分析,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媒体代表等组建评审团现场看、集中审,群众线上投票等多元方式,再根据权重分配形成总体综合社会评价。 “每年我们都在不断调整完善评价机制,使其更加科学客观,既让群众满意、与预期一致,又让部门服气。如果评价不达标,部门就无法结题,要深化推进、继续整治。”陈宇舟说。 面对噪声污染、油烟扰民等“城市病”,“点题整治”全力破解。“点题整治”年度评价榜结果显示,群众广泛认可2024年餐饮油烟整治带来的变化。成效明显的项目不止于此。2021、2022年,“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入选“点题整治”项目,全省噪声投诉数量连续两年同比分别下降28%、12%。 福建省委改革办二级调研员吴涛长期从事改革工作,跨部门协同工作经验丰富,参与了8个“点题整治”项目的社会评价工作。在他看来,“点题整治”就如一根线,将纪委监委专责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力量贯通起来,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规范部门权责、凝聚部门合力、建立长效机制,以扎实作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点题整治”不是过关,结题并非终点。“当下改”之后更需“长久立”。 今年4月,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住建厅联合印发《关于持续巩固餐饮油烟、夜间噪声和扬尘污染整治成果的通知》,还常随机抽取进行“回头看”,让一次整治变成常态保障,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 在其他领域,同样是结题不结束,转入常态化。 结题当年,福建省结合新的《噪声法》出台,在省级层面形成《福建省城市夜间噪声污染联防联控长效工作机制》等3项工作机制,将工作经验和方法固化下来,同时将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对地市有关职能部门的年终考核,推动集中整治向常态化规范监管转换。 让“群众盼的事”成为“干部干的事”,离不开压力传导。 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张庭负责汇总工作进度和问题线索台账。“2022年,我们选取物业公司侵占业主公共收益、城区范围内夜间噪声扰民这两个推进阻滞、质效不佳的项目开展‘点穴式’督导,发现8个方面21个具体问题,以省纪委监委名义进行了通报。”张庭介绍,随后委领导还约谈了省直部门相关负责人,督促深挖彻查背后的责任和作风问题,联合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倒逼责任部门真刀真枪抓整治。 改出好作风,树立好形象。五年来,“点题整治”一共整治29个项目。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社会事务进校园、城市餐饮油烟污染、个体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等行业性、系统性顽瘴痼疾得到纠治,干部队伍作风有效改进,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点题整治’点的是民心,整的是作风,我们将持续用好监督利器,坚持改、治、建一体推进、一体发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好风气在基层一线充盈。”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很多‘城市病’本身难以彻底解决,容易反复。”但陈树峰并不气馁,“虽然工作量有所增加,但随着工作方法的创新和熟练,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比以前更强,信心更足。”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