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把科学课搬进家门口
www.fjsen.com 2025-09-14 09:25:47 来源:东南网

2025年福建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累计开展2100余次活动,覆盖3.8万多人次

把科学课搬进家门口

东南网9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通讯员 吴海云 文/图)

龙岩城南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开展“彩虹制造者”活动。

周末的福州凤林社区活动中心里,孩子们围坐在科普志愿者身边,看着干冰遇热冒出的白雾发出阵阵惊呼;在厦门后浦社区的活动室内,一群少年正拿着画笔和模型零件,为“鼓浪屿桥梁设计”方案争论得热火朝天……今年以来,这样生动的科学教育场景遍布我省各地社区,依托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这一基层阵地,全省已累计开展各类科普与实践活动2100余次,覆盖青少年3.8万多人次,让“家门口的科学课”成为青少年探索世界、提升素养的重要窗口。

强化科普服务,资源下沉惠民生。作为科协指导设立的公益性校外科技教育场所,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以资源下沉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科普服务圈。全省各级科协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联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公益组织等资源,组建起由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家长组成的多元科普志愿者队伍,借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月等节点,将生态环保、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主题送入社区。泉州西湖社区以“嫦娥之父领航,九天揽月探秘”为主题,带孩子们走进航天世界;福州凤林社区的“干冰实验”“空气炮”趣味秀,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厦门长乐社区则通过《小乐科普》网络栏目,让科普内容突破地域限制——优质资源的下沉,让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触摸科学、感知前沿,实现科学启蒙“零距离”。

深化实践育人,多元活动促成长。除了科普宣传,工作室更以沉浸式体验和项目式学习为核心,将科学教育从“听”转向“做”。周末时段,各地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开设科普课堂,指导青少年开展机器人组装、编程学习、生物观察等实践活动;寒暑假期间,各地科协统筹资源支持工作室开展科技冬(夏)令营和亲子活动。福州程厝社区的冬令营,显微镜、遥控赛车、蠕虫机器人在孩子手中逐渐成型;南平棋盘社区的Scratch趣味编程课,让青少年在拖拽模块中理解逻辑思维;三明龙岭社区组织学生走进航空科普教育基地,亲手制作C919飞机模型……沉浸式体验与项目式学习,让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融合非遗资源,薪火相传筑根基。福建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还开辟了“科普+非遗”的特色路径,结合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各地工作室推出差异化非遗科普课堂:福州凤美社区的亲子剪纸、京剧脸谱绘制,让孩子在动手创作中感受传统美学与对称科学;厦门禾欣社区的非遗烧箔画活动,用传统技艺展现材质与温度的奇妙反应;龙岩御佳园社区的自制元宵花灯活动,将电路知识融入民俗制作——这些活动既让青少年体验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文化认同与自信。

随着科普月的推进,福建各地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还将持续推出科技嘉年华、科普展演等活动。这场遍布城乡的“家门口的科学课”,正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形式,不断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探求欲,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创新后备力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蔡秀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