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时评 | 从“指尖之累”中解放基层干部
2025-09-14 09:25:4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政务服务APP,因其网上办事的集成性、便利性等特点,一直是提升效能的重要抓手。这些“指尖上的政务服务”初衷是为基层减负松绑,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容易使基层干部陷入事务主义窠臼,消磨干事创业热情。 一段时间以来,数字政务让许多工作步入电子化、信息化的快车道,带给广大基层干部极大便利。然而,变异翻新的形式主义也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是APP、小程序、工作群名目繁多,而且要求打卡签到;有的是数据至上,把浏览量和点击率与考核评价、评比评选相挂钩,动辄排名、通报。如此乱象,不但与电子政务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浪费资源、降低效率。 之所以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大致可归因于三个方面:政绩观不正确,错把痕迹当政绩,只重上级关注,不顾群众关切;评价导向不科学,乱设指标、滥用排名,不以实绩论英雄,而以数据排位次;监督监管不到位,没有及时跟踪老问题,没有仔细甄别新现象,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时有发生。 数字政务的本质应该是让各项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是对“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号召的响应,而不是装点门面的秀场,更不是盲目攀比的擂台。狠刹“指尖歪风”,需多方联动、协同发力,把基层干部从“指尖之累”中解放出来。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就明确指出“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并提出“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严格建设管理、防止功能异化”等三点具体要求。就此而言,有关部门在推广应用数字政务载体时要以高效回应群众关切为导向,从工作实际出发按需使用,引导基层干部多到实地、察实情、办实事,变“指尖转”为“实地走”、变“键对键”为“面对面”,让基层干部摆脱“群里来群里去”的束缚,回归“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本质。 当然,还应当明确的是,不能简单以流量数据为评价依据、用工作留痕检验实际成效,而要看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为百姓解决了多少问题,以责任与担当、实干与能力评价干部。此外,不断健全完善常态化监管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让问题发现、分解移交、协同负责等各个方面形成闭环,同时强化专项整治、技术监测、案例剖析等结果运用,从而实现正本清源、标本兼治,让广大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努力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