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有这样一种精气神 | 在希望的大田上
www.fjsen.com 2025-09-15 07:39:50 郑昭 朱子微 来源:东南网

大田县城 (大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南网9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朱子微)闽中腹地大田,群山环抱,溪谷纵横。

把“大田”两字相合,就是“奋”字,仿佛昭示了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存困境,大田人不囿于现状,以奋进、奋发、奋斗的姿态力争突破,在希望的大田上书写出生生不息的诗篇。

从“向困难要出路”里看奋进

黎明时分,大田县广平镇苏桥村的廖上晋扛着农具走向牛岭。800多亩柑橘园在群山间连绵,枝头已挂满果实。

24年前,刚掌握柑橘种植技术的廖上晋决心自己创业,却苦于无地可用。

那就向荒山要地!一尺一寸开垦,廖上晋在牛岭上种了第一批柑橘苗。但由于进出山只有一条小道,柑橘成熟后,他只能踩着三轮车,往返于崎岖山道运果下山。

2016年,廖上晋带动村里柑橘种植大户共同成立牛岭柑橘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2018年,通过政府投入和自筹资金,路终于通了,柑橘下山也不再是问题。

荒山变身花果山。如今的牛岭柑橘园已发展成为蜜橘、脐橙、芦柑、沃柑多品种种植基地,果子从9月下旬到春节轮番上市,村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

年近七旬的廖上晋仍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一年中唯有正月初一是他的休息日。黝黑的面庞和粗糙的双手,映照出大田人特有的韧劲。

这股韧劲从何而来?明万历《大田县志》有记载:“大田宅群山之囿,可食之地甚寡。”全县山多田少,但地瘠民勤,山险志韧,先民们以双手抗争自然,在群山间垦荒造田、开山辟路,锤炼出顽强的意志,也铸就了大田人骨子里的坚韧。

如今,这份坚韧已成为大田铸造和装备制造业破局突围的精神底色。

作为我省五大铁矿产区之一,大田发展铸造和装备制造业具有先天优势。据载,北宋时期,大田境内已有采矿炼铁之举,清至民国几度出现采炼热。20世纪50年代,当地机械铸造业起步,经60余年发展,在生产规模、品种质量、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作为资源型加工产业,随着能源、环境、安全等约束趋紧,大田铸造和装备制造业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等方面都遭遇瓶颈。不求变,即被淘汰,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彼时全县有50多家机械铸造企业,如何推动它们根据自身特点实现快速、均衡转型?

正视困境、拥抱变化,是获得新生的第一步——而这正是大田人最不缺乏的韧劲。

既然非改不可,就必须果断行动。大田定下分步策略:先“补课、打基础、填补空白”,全面淘汰手工造型生产,再“巩固成果、上水平、努力赶超”。

然而,转型升级之路并不轻松。“最大的困难是开拓新市场。一方面,要研发新产品应对新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在复杂件和新材料成品生产方面还存在短板。”大田县工信局党组书记连峰坦言。

为破解困局,大田积极“走出去”寻求突破:不仅深化与中国铸造协会的合作,还联动清华大学、三明学院等高校及科研团队,借助外部智力资源。同时,上京铸造装备园区出资搭建“3D打印+智能制造”中试平台,为企业提供关键支持。“传统铸造开模生产模具往往需要两个月,周期很长。而通过3D打印技术可快速制作样品,帮助企业迅速接单,后续再以低成本实现大规模生产。”连峰说,这一平台在新材料研发、新产品开发和精密铸件生产方面,为大田提供了关键支撑。

如今,大田已逐步形成集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整机装配于一体的县域重点产业链。仅2024年以来,大田新建和实施技改项目就达22项,投产后年铸造总产能将超120万吨,将成为全省最大的铸造生产基地。

从荒山变身到铸造和装备制造业变革,大田人以行动诠释着“向困难要出路”的生存哲学。刻在骨子里的坚韧,正推动这个山区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向前。

从“聚众力克万难”里看奋发

黑檐高墙,角楼耸立,围出一方天地——这便是大田土堡。

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大田土堡,多依山势而建。堡内以一组主体建筑群为核心,外筑一道坚实的土墙,主要功能为防御。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元,聚居土堡内的各姓宗族互助互济,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匪患与外敌,土堡也因此成为大田人“聚众力克万难”的象征。

仙亭山下静静矗立的“第二集美学村”,正是这种团结精神的生动见证。

抗战时期,大田接纳了内迁的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3所职业学校。当地百姓倾力相助,保护师生安危,与内迁同胞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在大田办学的8年中,师生与百姓和谐共处,从未发生纠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范立洋说。当年,村民慷慨腾出宗祠与民居,接纳流离失所的师生,直至胜利后学校迁返。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具体、更鲜活的生命力。

20多年前,台湾美人茶跨海而来,在大田落地生根。经当地人精心选育与栽培,茶的口感与品质不断优化,大田美人茶逐渐在茶界崭露头角,成为市场新宠。

作为大田县主导产业,茶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与助农增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因品牌不响、销路不畅,大田茶产业一度发展受限。

攥指成拳,成为破局的关键。

一方面,政府发力。

每年举办茶文化节、美人茶开茶节、斗茶赛各类专场茶事活动,牵头制定《美人茶》《大田美人茶》省级团体标准,打造全国、全省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大田美人茶品牌。

“我们还建设了大田美人茶文创园,入驻运营优质茶企56家,带动周边茶企216家,实现茶业综合产值增加1.2亿元。”大田县茶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涂萃林说,正在建设中的大田美人茶集中加工区,建成后将带动周边乡镇茶园1.6万亩,茶农53户,为当地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茶农抱团。

在全县茶园面积最大的屏山乡,18家茶叶合作社实现统一种植、加工与销售,带动茶产业不断壮大。

“为解决家庭作坊分散、品质不一的问题,我们还打造了共享工厂和共富茶坊。”屏山乡党委书记吴煌珠介绍,通过标准化茶青兜底收购、分类毛茶加工销售、低成本共享加工资源、专业烘拼提升品质4种合作模式层层递进,既保障茶农基本收益,又实现规模效益,形成设备共用、技术共研、市场共拓的利益共同体。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如今,大田县茶园面积已从20年前的1.1万亩扩展至近10万亩,年综合产值从不足3000万元跃升至40.5亿元。全县近10万人参与茶产业发展,人均年增收超过5500元。

“聚众力克万难”始终是大田人民谋求发展的鲜明特质。这既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推动大田奋发向未来的宝贵财富。

从“敢想敢闯敢拼”里看奋斗

“做人一辈子,快乐没几天;一条大路分两边,随你要走哪一边;不怕不怕我不怕,我是年轻人;风大雨大太阳大,我就敢打拼……”一首《大田后生仔》,让大田敢想敢闯敢拼的精神为众人所知。

作为福建省河长制的发源地、生态综合执法制度的首创地和县级巡察制度的先行者,大田在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回引”等多项改革创新中走在全省前列。新时代的大田人,正以敢想敢闯敢拼的奋斗姿态,不仅走出大山,更在城乡间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大田县华兴镇昆山村,一片片整齐苍翠的油茶树错落有致。这里,有着近800年的油茶种植、加工历史。

近年来,通过发展精深加工,华兴镇的老茶树、油茶老品种和老工艺焕发出新生机:全镇2.6万亩油茶,年产量达3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但华兴并不止步于单一产业。

数亿年前,政和—大埔断裂带斜贯福建,就在断裂带中心附近的华兴镇因此坐拥54处地质遗迹。峰峦叠翠之中,流水叠瀑与火山熔岩相映成趣,构成独特而壮观的地质景观。华兴镇杞溪村入选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华兴镇获评全国第三批“地质文化镇”。

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赋予了小镇新的生命力,也打开新思路。

如何用好“地质文化”?华兴镇积极推进地质遗迹与民俗文化、古村落资源、特色农业等多元融合,打造文旅环线,逐步形成集科普研学、休闲旅居、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地质+”文化体系。

今年暑假,刚落成的华兴地质科普中心迎来了一批批研学师生。他们在这里了解地质演变、感受自然奇观、学习油茶的种植历史和生产工艺。该中心整合科普研学、文化生态、农业展示与农产品销售,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单日游客量最高近千人次。

“未来,我们还将打造更多场景,让游客在体验各项娱乐设施、游览地质遗迹时,拥有更加奇特的游玩感受,也让科普更接地气。”华兴镇党委书记林起洲表示。

正当乡村因文旅与地质赋能焕发生机,城镇也在智慧养老中静享变革。

午后,大田建设镇82岁的高忠缘老人正享受上门理发服务——整个过程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居敬泽惠养老服务中心的监控大屏。

面对全县6.8万老龄化人口、农村老人分散难覆盖的现状,大田依托“互联网+养老”,创新“五联五保”山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智能服务管理系统,建立“1分钟派单、15分钟响应、30分钟上门”快速机制。

通过配备一键呼叫手机、SOS胸牌、“O2O”点单程序及护理员接单App,大田实现了精准响应与上门服务无缝衔接。“一旦收到求助,系统立即弹屏,调度就近人员或服务商处置。”居敬泽惠公司董事长蒋联松介绍。这一模式不仅有效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还吸纳留守妇女、低龄老人、轻度残疾人成为孝老员,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2024年,该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成为福建省唯一代表。

从地质小镇到智慧养老,从油茶飘香到文旅融合,折射出的是“后生仔”般的无畏与热忱。而真正的敢想敢闯敢拼,正是大田人扎根土地、开创未来的智慧与担当。

记者手记

看大田之“大”

□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朱子微

初到大田,记者便被一句当地谚语逗乐:“大田大田,除了田很小,什么都很大。”走访数日,才逐渐领悟这“大”字背后的深意——不只是大骨头的实在、大油条的饱满,更有这座山区县城在发展路上透着的一股大气。

信心之大,源于对家底的清醒认知。大田素有“闽中宝库”之称,自然与矿产资源禀赋突出,还拥有美人茶文创园、京口工业园、上京铸造装备园等专业园区,以产业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这份信心,不是空想,是资源与实干铸就的底气。

决心之大,藏在破局攻坚的胆识里。华兴镇有近800年油茶种植史,当地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路,依托54处地质遗迹,将油茶产业与地质文化、古村落等资源深度融合,打造文旅环线。从“等客来”到单日迎客近千人次,这份决心,是在转型中蹚出的新路。

恒心之大,写在久久为功的坚守中。20多年前大田引入台湾美人茶,从落地生根到成为市场新宠,年综合产值从不足3000万元跃升至40.5亿元。当地干部说:“发展不是一阵风,得像种水稻一样,春播秋收,踏实耕耘。”这份恒心,是在时光里沉淀的韧劲。

离开大田时,夕阳染红了山间的云雾。回望这片土地,忽然明白那句谚语的真正含义:田虽小,却装得下干事创业的大格局;山虽高,挡不住奔向未来的大步伐。这信心、决心、恒心,正是大田最动人的“大”风景。

责任编辑:黄丽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