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一线探新】福建将乐:金溪百里画廊的“水美经济”
2025-09-15 19:01:40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福建省将乐县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生动图景。近年来,美丽将乐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多年来,将乐县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全县森林覆盖率超80%,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空气、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金溪(将乐段)更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展示将乐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亮丽名片。 金溪如一条玉带蜿蜒93公里,贯穿将乐全境。她不仅滋养一方水土,更激活一片经济,孕育一种文化。通过推进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三水融合”,打造“金溪百里画廊”,将乐正让一湾碧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魅力。 生态好水做优“水美经济” 两岸叠翠,碧波荡漾,白鹭戏溪,轻舟逐浪。这个夏天,福建省青少年赛艇锦标赛、皮划艇静水锦标赛、高唐镇首届龙舟邀请赛等赛事接连在将乐举办,点燃了金溪之畔的运动热情。 常口村金溪河段凭借其宽阔的水面、清澈的水质和平稳的水流,成为举办水上赛事的理想之地,也是观众亲水观赛的最佳点位。运动员们在青山绿水间挥洒汗水,也沉浸于优美的自然生态之中。“这里环境优美,水流条件非常好,有利于发挥训练水平。”福建省青少年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福州代表队选手毛俊航如此赞叹。 “在常口村赛龙舟,既锻炼身体,又享受自然,仿佛人在画中游。”福建省龙舟协会会长林远对这里的生态和赛事环境给予高度评价。 自2016年起,将乐累计投入7.1亿元,建设完善金溪沿岸的水上运动基地、赛事航道、集训基地和游泳训练中心等设施,并成功举办国际皮划艇桨板马拉松公开赛、全国蹼泳锦标赛、蹼泳世界杯黄金总决赛等高水平赛事30余场。 “水美经济”因水而生、因生态而兴,“水上运动之城”逐渐成为将乐的新标识。依托“跟着赛事去旅行”等载体,水上运动、亲水旅游、滨水康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引擎。 乡村风情激活文旅研学 在南口镇蛟湖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不仅是诗意栖居的现实写照,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底色。近年来,蛟湖村深度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集田园观光、运动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研学康养综合体。 “我们着力建设研学基地和主题民宿,修复改建擂茶馆、陶艺馆等文化空间,推出红色文化、理学文化、营地体育等八大研学主题,全力发展研学经济。”柳澜文旅公司总经理柳澜介绍道。 如今,蛟湖村已获评2024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游客和研学团队超10万人次。 隐匿于景区内的“喜月庐”,翠竹环绕、流水潺潺,日可品茶、夜可观星,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向往的静谧休闲之地。初秋的农田已镶上金边,周边瓜果蔬菜生机盎然,稻田间鱼游自在,勾勒出恬静和谐的田园画卷。 喜月庐不仅提供特色民宿服务,还设有竹林茶屋、稻田咖啡、手工艺馆、户外露营等多样空间。游客可体验围炉煮茶、品尝地道柴火鸭,参与篝火晚会、草地音乐派对,在一方山水间完成一场心灵的洗礼与回归。 经过两年精心运营,喜月庐日渐火爆,日接待能力超过300人。“在这里小住,身心都能彻底放松。”来自三明的游客苏晓玥感慨道。 将乐县积极整合金溪流域乡村文旅资源,大力培育康养、研学、民宿、露营等新业态。近年来,成功打造龙栖山、星安体育等一批研学基地,备案民宿达10家,吸引超过10万名学生前来研学,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5%。 璀璨夜色点亮夜间经济 当夜幕降临,喧嚣渐隐,将乐展现出另一重魅力。夜游、夜食、夜娱、夜购相互交织,构筑起这座山水小城丰富多彩的夜间生活图景。 华灯初上,金溪两岸夜景绵延4.5公里,三座大桥如彩虹跨越碧波,连通一城烟火与璀璨。作为千年古邑,将乐历史底蕴深厚,金溪更如一部流动的文化史书,惠泽至今。 水南镇渡头村作为新兴夜景亮点,妈祖阁、古码头、活动广场等经改造后古朴厚重,在灯光映照下更显韵味。历史上,这里曾是繁忙渡口,将乐瓷器由此启航,远销海外。昔日“虹桥暮雨”之景,被列为“三华八景”之一,如今通过景观提升,重现宋韵,成为游客打卡热点。 上河洲公园激光水影交错,龟山桥连廊灯火通明,擂茶文化广场夜市人流如织……繁星般的夜景节点遍布城乡,群众散步、娱乐、歌舞,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夜生活长卷。 2019年以来,将乐投资3900余万元,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基础上,推进城区夜景、智慧亮化、龟山微公园等提升工程,重点打造渡头片区、南门头、城南楼等夜景示范区。 将乐以水为脉、以光为媒,积极推进夜间经济载体建设,构建多元消费场景,通过节庆活动、美食文化、夜市经济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夜间经济提质升级,点亮文旅融合新“夜”态。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