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着力改善民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由中宣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近日走进四川、湖北、福建深入探寻三地在这些方面的创新实践。四川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湖北锚定战略支点建设的目标,福建打出政策组合拳,三地因地制宜、多点发力,展现消费提振的多元路径。从文旅融合到产业升级,从城市商圈到乡村消费,各地正以消费提质增效激发内需潜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连接宏观经济与千家万户。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和消费大省,去年以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指示,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之举、提振消费作为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比全国高出0.6个百分点,消费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支持政策,给予真金白银激励,以丰富多样的消费‘大礼包’点燃市井‘烟火气’。我们还出台稳增长21条政策措施。同时还举办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糖酒会、天府消费季等特色活动,着力打造四季皆有、全民共享的消费环境。”
今年1—7月,四川A级景区门票收入增加8.4%、旅游综合收入增加23.3%。暑期文旅火爆,九寨沟、三星堆、大熊猫基地游客持续爆满。三星堆通过文创美食、数字体验馆等多层次、沉浸式场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吸引力。
四川顺应消费新趋势,发展首发、冰雪、夜间、假日、银发经济,推动消费新时尚。随着“跟着演艺、影视、赛事去旅行”项目的推广落地,去年四川举办演出3.2万场,票房29亿元,拉动消费130亿元。
成都都江堰依托岷江打造“蓝眼泪”夜景,形成“夜食、夜游、夜展、夜秀”全链条消费,锦江20公里水上黄金线串起十大码头,2025年接待游客近290万人次。
四川在大力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的同时,多渠道提升入境游便利化程度,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境外银行卡直刷坐公交的城市,上半年成都全市接待入境游客增长51.5%。
王晓晖:“我们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召开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为统领,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四川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成效显著,而湖北则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总量先后跨越5万亿、6万亿两个大台阶,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今年上半年GDP增长6.2%,增速全国第3,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湖北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殷殷嘱托,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深入实施能级跨越、产业倍增、科创引领、枢纽提能等‘七大战略’,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支点建设走深走实。”
湖北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素有“九省通衢”美誉。近年加速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以“物畅其流”激活消费。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为亚洲首个、全球第四大货运枢纽,每天不仅有大量的泰国榴莲、挪威三文鱼等国际货物在此中转,鄂州的螃蟹及潜江小龙虾等货物也从这里发往全国。
不只花湖国际机场的“快”,长江之滨,武汉阳逻港开辟直达韩国、俄罗斯等5条国际航线;铁轨之上,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两年开行量突破千列。
王忠林:“我们着眼构建快联快通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谋划实施花湖国际专业货运机场、沿江高铁、三峡水运新通道等大交通、大平台、大枢纽项目,湖北正由‘九省通衢’向新时代‘九州通衢’加速迈进,正由‘货到汉口活’向‘买全球、卖全球’加速跨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优势更加凸显。”
经济增长的潜力不仅靠物流的带动,还需要创造就业、提高收入,形成“就业—收入—消费—内需”的良性循环。如何新增就业?湖北的答案是让就业“长”在产业上,为每个重点产业配套百亿基金,连续四年,全省年新增市场主体超百万户。
为了拓展和巩固“就业—收入—消费—内需”的良性循环,今年,湖北还实施了消费潜能挖掘、供给升级、活力促进、能力提升、环境优化“五大行动”。“乐购湖北”推出3000多场特色活动,从武网到汉马,从樱花到长江文化艺术季,精彩纷呈的促销活动点亮人们的美好生活。今年1—7月,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王忠林:“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我们把提振消费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中之重,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消费转型、扩容提质。今天的湖北正以商贸、文旅、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动能澎湃、近悦远来的消费新高地。”
在福建,经济增长的数据同样亮眼。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这是2022年以来,福建上半年同比增速的最高值。这个数据背后,正是源自于近年来福建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突破口。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把扩大内需列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统筹推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福建作为消费品制造业大省,近年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莆田鞋在数字化转型中,顾客在定制工厂,站上3D脚型扫描仪,仅15秒就能完成54项数据测量,机械手2小时定制出鞋。
除了运动鞋,福建还在厨卫、食品、古典家具、瓷器等领域擦亮了一张张“福建制造”金名片,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同比增长6%。
周祖翼:“激发消费动力,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活力,努力让群众消费的信心强起来、气氛热起来、市场活起来。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对标一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真心实意的服务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动力活力。”
要提振消费,不仅要在有形的工业消费品供给上作文章,也要在文旅服务等无形的消费产品中拓展潜力。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福州烟台山历史风貌区设山脚商业街、山腰历史文化街区、山顶休闲公园,300家特色店铺实现“好拍、好逛、好玩”的共识。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接待旅游总人数、游客旅游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12.5%、15.7%。除了打造文旅消费场景,福建还大力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商业体系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全省已打造121个省级城市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
周祖翼:“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福建省省名有‘福’,这也饱含着全省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追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急难愁盼,优先抓好民生各领域改革。围绕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8个领域,部署推进37个重点改革项目,探索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从消费场景创新到产业融合发展,从文旅消费升级到新质生产力培育,四川、湖北、福建的实践告诉我们:消费提振不是负担,而是动能;经济增长不是单向,而是协同。扩内需、稳消费,让市场活起来、让经济强起来;促增长、惠民生,让生活美起来、让发展好起来。三地探索印证了一个深刻道理:扩大内需与高质量发展可以协同并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唯有坚定不移走消费提质、经济向“新”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