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鼓山水云亭预计下月完成修缮 将重现宋元时期建筑风貌
www.fjsen.com 2025-09-16 15:48:17 来源:福州晚报

修缮前的水云亭(资料图)。

作为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与名臣赵汝愚深厚友谊的重要见证,鼓山水云亭的保护修缮备受各界关注。15日,记者获悉,水云亭修缮工程预计下月完工,将重现宋元时期建筑风貌。

水云亭位于鼓山东侧凤尾坡,又名凤尾亭、朱子亭,因亭下云雾缭绕、山水相映而得名。亭子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由涌泉寺住持元嗣为时任福州知州赵汝愚所建,后赵汝愚转赠挚友朱熹,故又称朱子亭。

水云亭见证了朱熹与赵汝愚的深厚友谊。

摩崖石刻见证了朱熹和赵汝愚的深厚友谊。记者 危砖黄 摄

宋淳熙十四年(1187),朱熹在福州逗留期间,携门人游了一趟鼓山。行至鼓山水云亭处,在亭的外墙上目睹赵汝愚于淳熙十三年(1186)即将赴川任职时的题刻,触景生情,在灵源洞观音阁东边石门附近的岩壁上留下一段行书题刻,表达对远在四川的挚友的思念。

三年后,赵汝愚重返福州,次年再登鼓山,见到友人题刻后深为感怀,留下“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人生祗如此,危栏独倚更裴回”的诗文名句。后来,朱熹又以诗中的“天风海涛”作为鼓山绝胜,将这四字书刻在鼓山绝顶峰,成为名扬闽中的摩崖石刻。

据悉,水云亭曾于元朝元统年间重建,以朱熹“天风海涛”四字为门楣,亭外西侧存有宋代诗刻。亭内东壁嵌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福州名士魏杰捐资重刻的朱熹对镜自画像青石碑,使其成为现存少数留存朱熹画像的实物载体。现存亭体为1972年改建,石构硬山屋顶,前临山崖、背靠岩体,占地约60平方米。

福州市文物局文物专家邱守廉介绍,此次修缮工程将拆除后期水泥坪屋面,恢复屋瓦顶,保留原有左右山墙及后侧院墙,将如意马鞍墙改为人字形马鞍墙。同时,还参考闽侯洋里马仙殿的元代石木梁架结构,对屋身进行复原,最大限度还原宋元时期建筑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展现朱熹与赵汝愚的深厚友谊,此次修缮工程还将新增一副楹联,取自赵汝愚名句“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并以“天风海涛”四字为横批,让后人登临时能直观感受这段跨越时空的知音之情。

15日,记者在水云亭修缮现场看到,整个修缮工程已全面铺开,总体框架结构已基本完工,工作人员正对屋瓦、石构梁架等细部进行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透露,项目预计下月即可完工。

鼓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水云亭承载着朱熹与赵汝愚“高山流水”般深厚情谊。水云亭修缮完成后,游客将能更直观地感受南宋理学与闽都文化的交相辉映,并为景区再添一处展示福建古建魅力的重要窗口。(记者 王光慧)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