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园区各有特色 发展更有成色
2025-09-21 08:31: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泉州因地制宜,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和运营中走差异化发展路径 园区各有特色 发展更有成色 东南网9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林剑波 通讯员 黄钊伟 林婉清 杨维申) 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解决工业用地紧缺问题,释放产业发展动能?在工业经济大市泉州,当地以工业园区标准化为切口,在建设和运营中走差异化发展路径,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要素动力。 近日,记者来到泉州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德化、南安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探寻工业园区差异化发展之道。 培育“月亮”和“太阳” 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城区及城郊一带密集布局的陶瓷企业,成为当地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走进位于德化县城东的古洋工业园区,一个个陶瓷厂房密布其中,呈现“梯田式”格局。唐硕陶瓷是首批入驻园区的陶瓷企业之一,宽敞明亮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崭新的生产线有序运转,物流车辆往来穿梭。 创立于2013年的唐硕陶瓷,原本“蜷缩”在县城的一个小厂房里,受限于场地面积,公司难以规模化扩张。2024年初,唐硕陶瓷入驻古洋工业园区,迅速将生产面积扩大至2.2万平方米,产能扩充到原来的3倍。 “进入园区后,我们有了增资扩产的底气。”唐硕陶瓷总经理高翠华说,去年底,公司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腾讯公司20万套中秋陶瓷礼品订单。今年,公司启动5G智慧工厂建设,引进成型机器等智能化设备,建成智慧窑炉及智能制造指挥中心,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与能耗精准管控。 记者了解到,入驻古洋工业园区的陶瓷企业,以增资扩产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进入园区后,接单能力大为提升,产能迅速得到释放。 德化陶瓷企业众多,但多为中小微企业,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规模化龙头企业。“‘星星’满天,‘月亮’和‘太阳’稀缺。”德化县陶瓷管理委员会主任林埔填打了个比喻。林埔填说,龙头企业少的一个突出原因在于,城区一带工业用地紧缺,长期缺乏大厂房支撑,企业不敢多接单、接大单。 为了破解土地制约问题,德化提出“向山要地 梯度开发”,建起了首个“工业梯田”试点园区——古洋工业园区。该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3400多亩,其中工业用地1500多亩,目前已出让工业用地1400多亩,入驻企业125家,其中规上企业30家。 “链主”引领与带动 与德化建“工业梯田”、培养龙头企业不同,在南安,当地正着力发展中小微产业园。入驻园区的,几乎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微企业。 奥飞智能卫浴产业园由卫浴龙头企业九牧集团和国内工业园区运营龙头企业上海申虹联合投资建设,这里涵盖了产业上中下游几十个生产环节的中小微企业。在园区内,九牧作为龙头企业被形象地称为“链主”,其他中小微企业被称为“链员”。 “链员”企业之一——福建锐洁源公司的电子和智能组件车间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发货处,印有九牧标志的车辆正在等待装货。 “入驻园区后,我们与九牧集团合作,订单得以稳定下来。”福建锐洁源公司负责人彭世杰告诉记者,正是与“链主”九牧集团的携手,倒逼公司强化创新和对产品品质的追求。目前,公司走上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九牧集团稳定的供应商。 在南安,在九牧、英良等“链主”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下,万洋众创、奥飞智能、恒润高科、民生电商、云科高定、云科直播和佳福斯等一批中小微产业园发展如火如荼。 以南安水暖卫浴阀门行业为例,数据显示,“链主”模式推行后,13个产业园招引上下游企业350家,产业集聚度从32%提升到83%,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从35%提升到85%;汇聚规上企业180家,2024年总产值约700亿元,今年有望达800亿元。 “具备纵向上下游配套关系和横向协作关系的企业,在同一个产业园内就近开展合作,不仅可以降低企业间的物流费用,在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用违约等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南安市工信局局长黄子牙说。 制造与服务并举 与德化、南安等县域不同,位于泉州市区一带的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工业园区则立足区位优势,走上了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之路。 驱车从泉州中心城区出发,10分钟后,就到了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发区智能产业园,记者看到,这里除了有传统的生产车间,还有各类电商中心、设计中心、研发中心等。 记者来到园区内的利讯集团有限公司,只见工厂内两条流水线正在全负荷运转,马不停蹄赶制童鞋、防滑鞋等产品。 “年产能达140万双,供应线上线下销售。其中,线上电商部分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年营业额已经突破4亿元。”利讯集团总经理黄利鹏告诉记者,公司扎根开发区15年,从最初的加工小厂成长为工贸一体的中型企业。 “有的企业只有制造端,没有品牌端或营销端,而有些企业虽有品牌端或营销端,但缺失制造端,这样往往在产业链的前、中、后环节中衔接不畅。”黄利鹏说,利讯集团拥有从制造到销售的完整链条,通过做大工业生产性服务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开发区智能产业园,像利讯集团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既做制造业,又做服务业,这是由我们的区位优势决定的。”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科技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金波告诉记者,开发区毗邻泉州中心城区,土地面积小,发展空间有限,必须坚持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思路。 不久前,外地出口型龙头鞋企荣信鞋业,看好园区的发展定位,迁入园区。这家鞋企,不仅租赁了3栋标准化厂房,而且将研发、生产、实验、检测、结算等服务业环节设在园区。去年,公司交易额达6亿多元。 “泉州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和运营中坚持走差异化发展路径,有利于降低产业经济发展风险,推动泉州工业经济做大做强。”泉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苏凯乐说。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