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2025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现场欣赏陶瓷艺术品。
东南网9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汤海波 通讯员 林婉清 陈志明 文/图)
2015年,德化荣膺全球首个、至今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值此十周年之际,9月19日至25日,以“中国白 向世界”为主题的2025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在泉州德化举行。
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萨阿德·卡杜米在19日的开幕式上通过视频致辞表示,过去十年间,德化陶瓷以卓越工艺和独特艺术魅力持续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德化在陶瓷领域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了传统工艺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全球手工艺产业树立了优秀典范。
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德化拥有“向世界”的自信与动力。2025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期间,四海宾客从更多维度去见证“世界陶瓷之都”十年蜕变,品读福建用china(瓷)讲好China(中国)的故事。
“玩土”的城市玩出品牌
“世界手工艺城市”西班牙拉比斯瓦尔的代表丹尼尔・萨巴特尔在2025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开幕式上说,德化不仅是陶瓷传统的守护者,更是当代陶瓷生产、设计与文化交流的活力引领者,并已成为卓越品质与创造力、开放精神与国际友谊的象征。
美国嘉宾罗德尼·科恩则认为,德化是世界上最特别的地方之一,它既传统又现代,在艺术表达方式上也很多元化,非常值得去走走看看,感受当地的艺术人文气息。
德化,这座善于“玩土”的城市玩出了品牌。
“近年来参加国外展会时,国外客户一听我们的产品来自德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世界陶瓷之都’为我们的产品增添了品牌吸引力。”德化明英华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巧英深有感触。受此启发,她注册了自有品牌,不断推出系列新品,迈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这样的“品牌觉醒”并非个例。近十年间,德化系统推进品牌建设,先后制定德化窑标志推广计划和“中国白·德化瓷”企业品牌建设方案,引导企业挖掘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打造特色陶瓷产业商标集群。
如今,德化品牌矩阵日益壮大:拥有147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6件中国驰名商标和36件福建省著名商标,国内外影响力突显;“德化陶瓷”“德化瓷雕”“德化窑瓷器”“德化白瓷”“德化玉瓷”“德化窑(图形)”等6个标志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此外,继去年“BLANCDECHINE”(法语“中国白”)在西班牙专利商标局成功注册后,今年3月“中国白”图文商标又获欧盟知识产权局批准注册,标志着德化陶瓷逐步从区域品牌向全球品牌迈进。
德化还注重用制度保护创意的“奇思妙想”,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实现了“五个第一”的创新:成立全国第一个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基地,获得全省第一个版权就地办理省级权限,发布全省第一份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成立全省第一个县级版权协会,设立全省第一个县级版权咨询服务公司和知识产权庭。
“这座城市能最大程度激发我的创意,也会精心保护我的成果。”25岁的湖南人陈洁在德化创业短短一年时间,就已拥有10多项版权作品登记证书。
有激发灵感的氛围,也有尊重原创的机制,不“卷”价格“卷”创意。近十年来,版权登记在德化呈“井喷式”增长,累计登记作品版权已超过29万件。
从产品出口到文化出海
成为“世界陶瓷之都”后,德化以更高格局拓展全球市场,推动佳美集团、顺美集团等龙头企业率先“走出去”:佳美集团成为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的核心供应商,顺美集团与迪士尼、环球影城、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品牌长期合作,帮助德化陶瓷日用品、工艺品走进全球寻常百姓家。
数据显示,德化自营出口额已从2015年的14.16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9.21亿元——全球订单在这里汇聚,国际创意在这里落地,陶瓷技艺在这里迭代,这座小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出口基地,拥有自营出口权外贸企业800多家,产品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德化已在海内外布局56家“中国白·德化瓷”推广展示中心,在法国、荷兰、新加坡等地建设7处海外仓,构建起连接全球市场的线下实体网络。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文化出海”正成为德化陶瓷“走出去”的新赛道。
2023年启动的“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实现“全域绽放”的破圈突围,目前已在美国、德国、荷兰、阿联酋、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落地。
“从产品出口到文化出海,这正是德化陶瓷产业的国际化路线,德化陶瓷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大局的步伐不会停止。”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宪升说。
扬名海外的德化陶瓷,也提升了瓷都本土的吸引力。
今年3月,美国友人埃文·凯尔实地造访德化,这是他手中的国礼瓷《喜上眉梢》的故乡。2022年,埃文·凯尔因将记录侵华日军罪行的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获领事馆回赠象征珍贵友谊的国礼瓷。今年央视春晚,埃文·凯尔带着《喜上眉梢》亮相,轰动海内外。
全产业链
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本届陶瓷文化周期间,不同国籍、不同业务门类的陶瓷从业者会聚于德化,因瓷结缘。大家纷纷发现,当地随处可见各类陶瓷相关企业的广告牌。这些数量庞大的经营主体,正是推动德化陶瓷“走出去”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德化陶瓷企业数量从1500多家增加到40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从86家增长到210家;产值集群规模从188.2亿元增长到突破66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5%以上,实现年均14.8%的高速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8家增加到228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从零增加到158家……
随“世界陶瓷之都”一同成长起来的德化同鑫陶瓷有限公司,2015年投资1000多万元开启自动化改造,如今拥有75条智能化生产线。“我们正在试产的新厂区总投资7亿元,正式投产后就是全球最大的陶瓷花盆生产基地了。”该公司总经理曾俩丰告诉记者,德化陶瓷瓷质美,生产的产品深受海外客户喜爱,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工艺花盆和家居用品等,50%以上供给出口市场。
德化陶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源于对传统的敬畏,更得益于对完整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的执着。“政府不仅给政策,更重在营造生态。”曾宪升说,德化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条,牢牢将全球市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出口韧性十足。
德化现有陶瓷从业人员多达10余万人,每3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从事陶瓷产业相关工作。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德化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明贵说,在德化创业,每个环节都能找到高手,大家互相切磋交流,哪怕是新手的处女作也可能遇到知音,“这是对创业者的最好鼓励和最大的吸引力”。
如今,打造全球陶瓷供应链核心枢纽、完成从单一节点到协同中枢的全产业链改造提级,成为德化的新目标。当地正整合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品牌销售等全链条,打造全球陶瓷产业的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和物流中心,力争到2027年实现陶瓷产业集群突破千亿元规模的目标。恰如陶瓷的一大魅力在于窑变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千年瓷都未来可期充满希望。
美国嘉宾端详陶瓷艺术品。
2025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现场展出的精美陶瓷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