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胞祖籍地 台农兴业地
2025-09-23 09:41: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9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林泽霖 李小琴) “在这里创业,没有水土不服。”近日,台农许传辉等人谈及在漳州投资创业的经历时如是说。 漳州是台胞重要的祖籍地,也是我省农业大市。凭借优惠的政策、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漳州精心打造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吸引越来越多台胞前来投资兴业。漳州已成为大陆对台农业交流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凤梨产业甜又香 近日,位于漳浦台创园的宝旺莱台湾凤梨种植示范基地里,一颗颗饱满硕大的凤梨头顶绿缨,“昂首挺胸”立于田间,工人正忙着采收。 “这里种出来的凤梨品质很不错。”台商、福建宝旺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文子望着满园凤梨开心地说。 28年前,曾文子跨越海峡来到漳浦,从事美妆行业。2016年返台时,她品尝到了好友黄添益种植的凤梨,赞不绝口。“漳州与台湾的纬度、气候、土壤等条件相似,非常适合台湾水果的种植。”已是“漳州通”的曾文子向黄添益夫妇发出邀请。 经过实地考察,2017年双方共同成立公司,在漳浦县大南坂镇和石榴镇分别设立种植基地。经过对20多种台湾凤梨品种的试验种植,宝旺莱制定了“金钻”“西瓜”“甘蔗”与“手撕”等凤梨品种的种植标准。目前,基地种植面积250多亩,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千亩。 为做大凤梨产业,宝旺莱致力于研发凤梨相关产品,现已开发出凤梨酥、凤梨干、凤梨面膜等,并进一步开发凤梨冻干、凤梨洗剂等衍生产品。“凤梨既可制成凤梨酥和凤梨汁,也可提取酵素制成护肤产品,凤梨皮还可制作洗涤剂,凤梨花还是观赏植物,甚至菠萝叶都能提取纤维做布料。”曾文子介绍说。 宝旺莱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策的大力支持。2023年3月,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资金周转压力,漳浦农商银行立即为宝旺莱提供了“台企快服贷”,给予300万元的信贷支持。“高达95%的贷款贴息,叠加项目补助和农业用电优惠,这些优惠政策有效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曾文子说。 “我们不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还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作为大陆首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台创园党委书记邱丽玉介绍,台创园在大陆首创台胞在台湾征信可在台创园互认、资产在台湾抵押可在大陆贷款等举措,缓解台企台农融资难。同时,落实企业用电优惠、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各项优惠政策,截至目前,累计为台农台企办理贷款贴息2837.11万元、电费优惠2416.72万元、项目建设补助2957万元。 数智赋能兰花园 “现在正值建兰花期,这盆雨城彩虹共有4株苗,带花瓣,喜欢赏花闻香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晚上8点,台农许传辉准时打开手机直播,为兰花带货。 南靖县是大陆四大兰花原产地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台湾兰农跨海来到南靖深耕兰花产业。目前,南靖县聚集台湾兰企34家,年产值1亿多元。 2011年,来自台湾台中的许传辉在南靖县山城四公里兰花示范园里创建青心兰园。“大陆兰花市场规模大,我和好友在这里养兰、卖兰,规模越做越大。” 记者在青心兰园的智能温室大棚看到,“双美人”“达摩”等兰花盆栽整齐摆放在架子上,风扇、风机、水帘等设备有序运转。许传辉告诉记者,智能温室大棚配备了自动灌溉设备和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指标,并自动精准调节,确保兰花在最适宜的湿度、光照和温度下茁壮成长。“得益于政府补助,我才能把简易大棚全面改造升级,以前一个工人只能管理2个大棚,现在我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可以管理12个大棚。”许传辉说。 近年来,南靖组织域内台湾兰花电商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并加快快递网点布局,帮助突破销售瓶颈。许传辉也抓住机遇,开网店,搞直播。目前基地兰花80%通过网上销售,去年全年销售额200多万元。 “拎包入驻”暖人心 近年来,漳州积极回应台胞台企需求,打通用地堵点,推出“拎包入驻”服务模式,让台农台企留得下、发展好。 “‘拎包入驻’模式大大降低了我们初期投入的风险和成本,我们也能更专注于兰花种植技术的提升和市场拓展。”2022年入驻靖台兰花融合示范园的台商林仁德说。 在漳浦台创园,闽台花卉产业园农文旅规划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邱丽玉介绍,园区规划了闽台蝴蝶兰文化展示基地、生产营销展示基地以及蝴蝶兰生产直销店等20多个项目,将打造集花展会务、商贸购物、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户外拓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花卉千亩观光产业园。 “我们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将全面完善从生产、生活到销售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拎包入驻’服务体系,把漳浦台创园打造成为台胞宜居宜业的示范区。”邱丽玉说。 截至目前,漳州共有漳浦、东山、南靖3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446个,合同利用台资22.69亿美元。全市农业利用台资规模及数量居大陆设区市首位。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