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奋力谱写“三农”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
2025-09-24 07:47: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
东南网9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肯定学校办学成就,并寄予殷切期望。回信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并迅速掀起学习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全省各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锚定目标,扎根一线,厚植爱农情怀,以专业本领守护沃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奋力谱写“三农”新篇章。 永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玉义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立足县情,聚焦特色农业、科技与绿色发展之路,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强化技术创新,全力推动李梅、菌草富泉羊等产业增效增收。依托高素质农民、闽台人才交流等平台,发挥“银发人才”专业小分队等本土专家的经验优势,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提升农民专业技术水平。全局上下将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锚定乡村振兴目标,奋力谱写永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广大涉农师生的关怀激励,更是对全体‘三农’工作者的鞭策指引。作为一名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我将以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深入田间地头,在一线执法中践行初心使命。”厦门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农产品质量执法大队大队长唐星表示,“我们将持续以爱农情怀扎根一线,以专业本领守护沃野,为乡村振兴贡献坚实的法治力量。” “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惠河表示,学院将认真学习领会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干精神,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人才培养更贴近产业一线和乡村实际需求。未来,学院将深耕涉农、助农专业,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实际行动回应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回信肯定了农林高校技术攻关、产业孵化的成效,这让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我们商学院的电商专业,正适合以直播助农为最佳切口,将技术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培育本土电商创业者,真正让专业教育成果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蔡丹丹表示。 “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我们电力人同样深受鼓舞。”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营销党支部书记邹志春表示,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电靓和美乡村”行动,围绕产业发展、结对帮扶、重点人群等,优化农村电力营商环境,服务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发展,打造“零碳”美丽乡村示范工程,为加快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党总支副书记翁秀琴说,作为高职院校的基层干部,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走下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发挥高职院校特色优势,持续办好技能人才定制班、合作班,拓宽人才培育新路径。同时,适应乡村本土人才的多样性、实用性、成长性需求,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高度契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农林教育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院长叶江华深耕茶学领域多年,深刻体会到“深耕‘三农’、服务振兴”的千钧之重。未来,学院师生将持续发挥茶学学科特色,把“茶—菌—肥—草”生态技术等科研成果更快送到田间地头,用品质检测等技术守护武夷岩茶品牌信誉,让科研扎根茶山、成果服务茶农。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舞人心。作为闽西红土地上的高校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郑新添表示,闽西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我们将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在畜牧兽医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入田间地头,为养殖户提供更多实用的技术支持。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林人才。 福安市科技特派员林惠桂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大伙儿备受鼓舞。2023年以来,我们积极推广林下经济关键技术,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康养等模式,显著提升了产业效益。下一步,我们将与更多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延伸产业链,打造笋竹、油茶等福安区域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平潭综合实验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陈华鑫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已扎根税收服务一线多年。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农林大师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更是对广大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工作者的巨大激励。他将始终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帮助农户农企算清“明白税”、尽享“红利账”,为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