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月饼刮起“健康风”:低糖、养生食材成新宠
www.fjsen.com 2025-09-25 16:24:53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在福州一家超市内,市民在选购月饼。

东南网9月25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 文/图)中秋佳节将至,福建月饼市场迎来销售旺季。与往年相比,今年月饼市场的“健康”标签格外醒目,低糖、无糖、添加药食同源食材、采用特色原料等成为主流趋势,各大商家纷纷推出健康新品,满足消费者对中秋美食的健康期待。

消费者聚焦健康属性 配料表成选购关键

在福州五四北一家永辉超市,月饼展区被设置在入口醒目位置,二楼还设有散装月饼专区——从传统的五仁、豆沙、莲蓉月饼,到创新的流心奶黄、冰皮系列月饼,品类丰富,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挑选。记者注意到,多款月饼融入黑芝麻、凤梨、五谷粗粮等养生食材,健康属性显著提升。

在福州一家85度C门店内,豆香黑松露牛肉、五仁玫瑰、椰丝蔓越莓、豆沙牛油果核桃等特色口味月饼整齐陈列。以椰丝蔓越莓月饼为例,其配料表明确标注“按配方计算,馅料中水果制品折算成水果的总添加量为59%”,食材含量清晰透明。

线上平台同样紧跟健康趋势。朴朴超市上架了广式、京式、冰皮等多品类月饼,价格覆盖几元至三百元区间,既有单个独立装,也有精致礼盒装。不少月饼的产品介绍中标注“低糖”“轻甜”“养颜”等关键词:一款珐琅宫廷糕点礼盒推出低糖金桂怀山药馅、低糖龙井荔枝馅等创新口味;另一款以福州地标命名的“三坊七巷山河映月”月饼礼盒,主打“无蔗糖”概念,融合果香、茶香、药香与谷物香;美心低糖五仁月饼则用麦芽糖醇替代传统砂糖,有效降低甜腻感。

不少月饼加入了养生食材。

记者走访发现,健康已成为消费者选购月饼的重要标准。正在挑选月饼的市民陈女士表示:“以前总觉得月饼高油高糖,过节只敢尝一小块。今年看到很多低糖、养生款式,就多买了几种试试。”她特意提到,选购时会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配料越简单、添加剂越少越好,家人吃得安心最重要。”消费者刘女士也认为,送给长辈的月饼更需注重健康,“低糖款对老人更友好。”

福建省休闲养生保健行业协会会长杨稀指出,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健康饮食成为主流需求,传统月饼也随之从“高糖、高油、高热量”向低糖、膳食化、轻包装方向“健康转型”。

企业推新求变 健康与特色兼具

面对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福建企业纷纷依托生物技术与健康食材研发新品。闽式传统糕点代表性品牌百饼园是福建老字号,今年对月饼产品进行多系列延伸开发,推出传统福州礼饼、广式散饼、桃山月饼、苏式月饼等近百款产品,覆盖不同消费群体与市场需求。

福州百饼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凡介绍,品牌与馅料厂商深度合作,对月饼馅料进行低糖化调配,例如用罗汉果糖等代糖替代传统白砂糖或蔗糖,在基本保留原有口味的同时降低糖分;同时对饼皮配方也做了相应调整,让整体口感更清淡,契合当下低糖饮食趋势。此外,百饼园还将芋泥、蛋黄、肉松、麻薯等福建传统饮食中受欢迎的食材融入月饼馅料,既丰富口感层次、保留传统糕点的文化寓意,又通过食材创新,让产品更符合当代人的健康理念与口味偏好。

“今年月饼整体客单价有所下降,但客单数明显增长。”吴凡表示,月饼正从注重豪华包装的“礼品”,回归到注重口味与健康的食品本质。这一转变既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也反映出消费者观念的理性回归,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实惠、美味与健康。

除了传统品牌,跨界合作也为健康月饼市场注入新活力。今年,福建福旅文化传媒集团联合月饼企业推出五款两岸文创月饼,还创新研发西洋参桂圆、花生奇亚籽、佛手柑等特色养生口味,传递独特养生理念;老字号聚春园则上新“米皮系列月饼”,以大米为基础,混合紫米、黑小米、玉米等制成饼皮,搭配红曲米奶香椰蓉、青稞红豆、紫米黑桑葚、黑米醇香黑芝麻等馅料,兼顾健康与地域特色。

杨稀表示,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正推动企业更加注重选用天然、有机、可溯源等优质食材。这种转变是消费需求与养生理念的深度融合,既符合市场期待,满足消费者“吃得更好、更健康,而非更贵”的需求。

责任编辑:蔡秀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