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三明市沙县区:老年“饭搭子”里的烟火情长
www.fjsen.com 2025-09-28 09:42:57 来源:东南网

长者食堂内,老人们一起用餐。

东南网9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薛辰怡 张铃珑 文/图)

9月23日中午,三明市沙县区凤岗街道古县村的长者食堂热气腾腾、笑语不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饭菜香气弥漫整个空间。

古县村地处三明市沙县区境域十字坐标正中心,全村198户850人中,常住的300余人多为老人和孩子,大部分中青年都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留守老人的用餐与陪伴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古县村通过“政策支持+乡贤捐助+村民自筹”的方式,于2023年6月建成长者食堂,有效破解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困境。“现在平均每天用餐人数有60到70人,有时碰到高峰期能有近100人用餐。”凤岗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林培金介绍。

食堂实行“三菜一汤”标准配餐,节假日还会加菜。收费上区分不同人群:70岁以上老人每餐2元,60至69岁老人每餐3元,其他村民每餐6元。村干部每日轮流值班,维持秩序、关怀老人。

“年轻人很多都去外面做小吃,我们老人家出去买菜比较麻烦,现在有了这个食堂,既方便,饭菜又丰盛,真的做得很好。”75岁的谢平晶奶奶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笑着说。

长者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更通过“共餐共伴”模式,成为村民社交互动、情感慰藉的重要场所。许多老人把这里当作每天的“打卡地”,与“饭搭子”们在饭桌上聊天说笑,排解孤独。

“我退休很多年了,现在小孩子也没在身边,有了这个食堂,我们老人家可以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解闷,大大减少了孤独感。”村民朱美清说。

古县村的实践是三明市沙县区推进“一院两堂”农村养老模式的缩影。2023年起,围绕“住、学、食”三大需求,整合农村幸福院、乐龄学堂和长者食堂,形成“学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生态。

农村幸福院聚焦“住”的便利,提供休闲活动和互助交流空间;乐龄学堂以“学”为重点,开设多样化课程,丰富老人精神生活;长者食堂立足“食”的保障,以多元运营实现可持续助餐。三者联动,有效缓解了农村老人照料难、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

截至目前,三明市沙县区已建成农村幸福院68所、乐龄学堂86所、长者食堂(助餐点)53所,实现全区1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真正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倾听

既要“适老”,更要“适用”

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日前,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适老化产品交易超过1.5万笔。智能马桶、坐浴设备、健康监测床……在省内各地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名录中,都能看到近百种产品品类。然而,不止一家改造服务公司的业务经办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实际改造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科技含量和利润率并不高的扶手。

小小的扶手,折射出当下部分适老化产品“适老却不适用”的困局。

安装扶手一个工作日就能完成,也不用学习使用技巧,相比于智能化厨卫产品动辄三五天的安装工作量,老人们的接受度显著较高。“其实就是不想折腾,觉得凑合凑合也行。”一位老人如是说。

遥控器控制、语音唤起、电子屏幕操作、蓝牙连接……老人们抵触的麻烦不仅是改装和变更带来的,还有难以避免的学习成本。由于适老化产品尚未形成完整生态,老人在使用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时,除了需跨越“数字鸿沟”,还要面对产品间的鸿沟。坚持使用原有的非适老化产品,实则是在维护长年以来的生活习惯。

多数适老化产品未形成规模效应,研发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普遍节俭的老年人眼中,也成了他们“凑合凑合”的关键理由。

仍以扶手为例,作为一种标品建材,厂家只需付出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便能用于不同的广阔场景,居家老年人只占其市场的很小一部分。而为老人专门定制的适老化产品,不仅需要投入额外的研发设计费用,还需面对小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本劣势,导致售价远高于普通产品。“不是不想要,而是实在舍不得。”这种供需错位,反映了当下适老化产品“功能性有余,性价比不足”的窘境。

推广适老化床具则面临更大阻碍,据不少厂家反映,部分老人将这些床具视作病床,心里犯忌讳,睡觉也不踏实。如何既能解决老人的实际生活问题,又能照顾到他们的尊严,成了企业的一道必答题。

“安装扶手对家里外观影响不大,要是这地板、灶台、床铺全都改了,跟住养老院里似的,子女用着也不舒坦。”几位老人的心声背后,是他们宁可自己“凑合”也不愿居家环境“迁就”的“不服老”。

在适老化改造落地过程中,政府应在加大适老化产品补贴力度的同时,摒弃“伪适老需求”,不盲目扩大补贴范围,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养和供需渠道的畅通,促进市场尽快成熟。企业则不妨在适老化产品的成本控制、核心需求把握上下功夫,注重老年群体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将运营重点放在客户服务环节。而在供需匹配、产品推广方面,则期待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的更大作为。

毕竟,适老化产品的万亿级“蓝海”,绝不是冰冷的商业版图,推广适老化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不开人文关怀。这需要各方共同建立起一套精准洞察老年消费者心理的创新体系,实现服务供给和养老观念变革的共振。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