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观察 | 制造强省建设的信心和底气
2025-09-29 07:41:4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
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这两周,制造强省建设工作座谈会、全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接连在福州召开。 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研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力制造强省建设,福建信心和底气来自何处? 一张蓝图绘到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围绕推进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开创了一系列生动实践,为福建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福州发展就是一个生动缩影。 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发展困难重重。虽然是省会,但工业底子薄,以轻工业为主,一条工业路基本就可摸清家底。 习近平同志一到福州任职,就以调查研究开路,深入思考发展问题。他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包括工业在内27个专项的发展蓝图,强调“振兴福州必须振兴工业”,亲力亲为引进落地冠捷电子、东南汽车等项目。 昔日种树,今已亭亭如盖。当年落地的项目,带动了福州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链发展,至今仍是福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把“产业优”纳入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的重要要求,再到“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的殷切期望,厚望一以贯之,嘱托字字千钧。 省委、省政府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2023年12月,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明确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牵引,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1.7%,居全国第二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5%,今年上半年贡献率达43.7%。可以说,一段时期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福建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正是制造业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一个转变厚积薄发 “锦纶行业的话语权在长乐。”在9月18日召开的制造强省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全国锦纶民用长丝产量第一的永荣控股集团创始人吴华平自豪地说。 掌握话语权的关键,在核心技术。曾经,锦纶的原料己内酰胺供应被国外垄断。为破解“卡脖子”之痛,长乐民企恒申集团持续发力,历时10余年,让“己内酰胺梦”照进现实,成为全球己内酰胺供应商巨头,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锦纶-6”8道产业链完整布局。 在福建,“曾经跟跑、如今领跑”的励志故事还有许多。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中就有1块由福耀生产、每5双运动鞋就有1双是“福建制造”、每3台新能源车就有1台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在“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福建有18家企业入围,其中3家企业首次上榜。 “福建制造”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缘何持续增强? 创新为核。我省出台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等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省技术创新攻关及产业化项目300项,支持企业参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超600项,光刻胶、电子特气、宫颈癌疫苗、高纯金属靶材等一批“福建制造”打破国外垄断。 聚链成群。以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等为抓手,推动产业发展从量变向质变跃升。宁德市动力电池、泉州现代体育产品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现有超千亿产业集群20个。 以数赋能。加快“智改数转”,连续出台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工业数字化转型九条措施等政策,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超七成,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一件事做到极致 一件事做到极致,于企业而言,意味着不断勇攀创新高峰,把一双鞋、一根丝、一块玻璃、一组电池等做成“拳头产品”,培育世界级企业;于政府而言,要锚定方向,久久为功,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并继续做强做大。 全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明确了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色化。如何一体把握“五个化”,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新路? 识势。深刻认识高端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清醒认识当前我省制造业存在的短板不足,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一批世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乘势。立足福建产业特色和优势,以县域重点产业链为支撑,把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的标识擦得更亮,持续推进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体现福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顺势。顺应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打造更多“零碳工厂”“零碳园区”;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把握历史大势,抓好两岸融合发展政策措施落实,进一步推动闽台产业融合。 回望过去,从“草根工业”起步,到“福建制造”强筋壮骨、顶天立地,靠的正是自力更生、敢拼会赢。 面向未来,坚守实体经济不动摇,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福建建设制造强省的信心和底气更加充足、步伐更加坚实。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