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30日讯(本网记者 郑琦)源于福建福州的诗钟是一种限时吟诗的文字游戏,兼具斗智与风雅,于清末民初风行全国。9月30日上午,“一卷阅八闽”诗钟文化专题活动之“继往圣绝学 传诗钟清音”《诗心磨杵集》《诗钟通则与文献选粹》新书分享会在福建省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顺利举行。著名诗钟研究专家肖晓阳依次介绍两部新作,并向福建省图书馆赠书。
肖晓阳向福建省图书馆赠送新书《诗心磨杵集》《诗钟通则与文献选粹》(主办方供图)
《诗钟通则与文献选粹》与《诗心磨杵集》皆是传承诗钟“绝学”的重要载体,凝聚了肖晓阳近年研究的全部心血。前者汇集了《诗钟通则》及其权威解读、经典诗钟话、创作技法、鉴赏方法、文史考证及评选规范等最具价值的文献精华;后者则为作者诗文集,侧重诗钟精论,其中“精选折枝诗评注180首”为爱好者提供创作范例和品赏借鉴。
分享会上,肖晓阳以“诗钟,安从往圣继绝学”为主题展开分享,直击当前诗钟创作中意象陈旧、语言平庸等现实问题。针对如何提升创作水平,他提出“学前贤、促反思、拒平庸、尚新巧”的十二字理念。肖晓阳认为,上世纪四十年代,闽都折枝诗水平登峰造极,佳作潮起,作品对仗苛严、用字精审、句法灵活,作意深邃、新巧工稳,是后学者极好的学习范例。他结合自身创作经验,从“善借意象,以比发论”“崇尚新巧,不作凡响”“言简义丰,含蓄隽永”“裁量整饬,句法灵活”“慎思笃行,升华臻善”五个维度,带领读者推敲字句的精妙,品味诗钟游戏蕴藏的风雅和趣味,并与广大吟友分享具体创作路径与提升诗钟创作水平的方法。
著名诗钟研究专家肖晓阳
活动现场汇聚省内诗钟研究专家、爱好者及传统文化爱好者等百余人,黄乃江、周书荣、陈茅、崔栋森等诗钟名家以两部诗钟研究新作为引,分别从诗钟格目理论、诗钟活动发展历程、“闽派”诗钟的艺术特色,以及诗钟评取的标准与智慧等角度,分享研究与创作心得,探讨诗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为广大诗钟爱好者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视角,力求让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古常青,被更多市民读者喜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