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日讯(本网记者 林夏悦)监控镜头里一片红灯闪烁,车流尾灯绵延成河,形成一条跳动的“中国红”,缠绕在夜色山海之间。尽管身处不同路段,但就在相似的红色脉搏上,两位高速交警迎来了国庆、中秋假期在岗的黎明。
尤泳尧负责的路段。
他的心率时常“飙升”
“警情就是出发的号角。”福州高速交警支队四大队马鼻中队指导员王超说,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就对成为人民警察充满了向往,如今,他已从警12年,来到马鼻中队大家庭也8年了。从2012年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落地那天起,王超就几乎年年假期在岗,“把节假日过成了工作日”,车流倍增、警情翻倍,饭点被报警讯息切成碎片,“见缝插针吃口饺子、泡面就算过节。”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马鼻中队提前启动“线上视频巡查+线下滚动巡逻”双轨方案,目标非常明确——“快处”。王超解释:“车辆一坏,司机假期就‘黄’了,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清障,让车道重新呼吸。”
王超帮助群众快速处理事故。
最惊险的一次“生死竞速”发生在2022年12月。在一起车祸事故中,驾驶员腹腔出血,离事发地最近的县医院条件有限,王超和同事们跳上警车,拉响警笛,硬是在高峰车流中“挤”出一条生命通道,把伤者送到市区三甲医院顺利接受治疗。“类似的‘竞速’是我们的日常,经过多次训练和实战,大家当下都能冷静应对,每次回程时才发现心率还没降下来,不过人救回来了,就值!”
对于他的节日缺席,家人早已习惯。王超的母亲时常叮嘱“早点回家”“早点休息”,可老人也知道,儿子的“早点”常常是天亮以后。好在即便再忙再累,民警、辅警热心的协助和队友之间默契的配合永远在线。王超把“天冷有热水,天热有冷饮”当成硬任务,泡面、饺子、矿泉水等物资更是塞满储物间,夜间出警回来,一群人边走边聊边补充能量,也不无聊,“这就是我们的团圆饭”。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作为时常进校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的资深“老师”,王超借用电影台词提醒司乘朋友们。他说,发生事故后,车能靠边就靠边,人先撤离,警灯亮起的地方,他们一定在。
他把节假日过成“大考”
“我们常说群众过节,我们过关。”泉莆高速公路支队泉州一大队城东中队中队长尤泳尧,把“过关”二字写进自己今年第5个假期值守日。
2006年,尤泳尧大学毕业,恰逢高速交警招录,好奇加上崇拜驱使他递上简历,从此,高速公路的路面成了他最熟悉的风景。节假日是一场“大考”,临时抱佛脚没用,全靠日常积累加难点复习。平时日均车流6、7万,假日直接翻倍,“15万像一道槛,跨过去就畅通,跨不过去就瘫痪”。为了“跨槛”,中队提前15天打响“前哨战”:联动地方交警、消防、交通执法、高速运营、保险,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保畅力量前置。“预案千条万条,关键还是一个‘快’字——发现快、到场快、处置快、通车快。”尤泳尧说。
尤泳尧回忆,工作中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某次返程高峰:泉州南安市诗山镇一名5岁孩童大面积烧伤,需跨区送医,路面却有3处缓行。尤泳尧当即决定“警车开路、民警代驾”,最终带伤者抵达了丰泽区的解放军第910医院。
2023年2月春运期间,泉南高速观音山隧道有车辆突然起火,尤泳尧和队友冲进隧道疏散人员。
严格执法会不会不被理解?尤泳尧用一次查处给出答案:部分车辆占用应急车道导致救援车被堵,他现场处罚时,好几辆被堵轿车里传来喊声:“交警叔叔抓得好,给你们点赞!”那一刻,他更加笃定:“只要执法公正,群众就会站在我们这边。”
尤泳尧错过与家人出游的机会也成了常态。今年国庆,妻子计划带五年级的女儿去陕西西安,女儿对他说了一句“暖心又扎心”的话:“爸爸你好好上班,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帮你多看看,西安美食我帮你多吃吃。”尤泳尧说:“警属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独立,她们懂我,我也懂她们。我相信她们在外地也会有公安民警为她们保驾护航。”
夜幕再度降临,车流仍处高位,高速交警的工作还在继续。多年坚守,每次“大考”,答案都写在他们眼前一盏盏平安经过的车灯里,和一声声让人忘却所有疲劳的“谢谢”里。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