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强在检查确认铁路货车枕簧状况。周弦摄
东南网10月4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通讯员 周弦 谷堂林 文/图)"郑师傅,2组到达列车,11道38143车次共48节,人机分工作业。"10月2日凌晨4点,泉州市惠安县黄塘列检作业场内灯火通明,对讲机里传来值班员的指令。福州东车辆段泉州运用车间四班检车员郑国强放下手中的水杯,迅速整理好检车工具,朝着作业场走去。
"张继明,过来听听这声音。"郑国强在第33节车厢的转向架旁停下,反复敲击着一根减震弹簧。徒弟快步上前,侧耳倾听后神情变得凝重。郑国强用手电筒斜照弹簧表面,一道细微裂纹在光线照射下显现出来。"立刻更换!"他的语气不容置疑。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任何细微裂纹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正是对他常说的话"不出事,就是最大的事"的最好诠释。
三十八年的检车生涯,让郑国强练就出一套"看、听、摸、闻"的综合"诊断"本领。看部件是否有细微变形,听声响是否藏着异常,摸关键部位温度是否超标,闻空气中是否有油污、焦糊异味——这套如同猎手辨识踪迹般的诊断法,让他在工作中总能于细微处洞察隐患。国庆期间,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作为闽南地区重要的货物中转站,黄塘列检作业场在国庆期间的运输安全保障尤为重要,每一趟列车的安全都关系着千家万户。
在同事眼中,这位"故障猎手"不仅是故障的"终结者",更是经验的"传授者"。"郑师傅就像我们的老大哥,从他那里我们学到了太多。"青年检车员吴金凤说。"看裂纹要顺着光线找角度""听声音得排除环境干扰""摸轴承温度时,手背要停留三秒才能准确判断",这些用岁月沉淀下的'狩猎'心得,他通过一次次现场教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作业场,郑国强完成了最后一趟列车的技检。谈及三十八个国庆节都在岗位上度过,他的话语朴实却有力:"我的工作就是保证'不出事'。一辆车有问题,可能就会影响一整条线路。国庆是大家的节日,但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有人在这里。只要铁路运输平稳运行,大家能安心过节,我们的付出就都值得。"
晨光中,郑国强收拾好工具,与接班的同事完成交接。望着检修完毕的列车,他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平凡而重要的清晨,在他三十八年的职业生涯中重复了无数次。他将沉甸甸的责任,化作了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 "不出事,就是最大的事"这句朴实的话语,不仅是他的工作信条,更是无数像他一样在节日里坚守岗位的铁路人共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