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国庆福建科普热力绽放 多元赋能,解锁科学+多元新体验
www.fjsen.com 2025-10-05 19:48:35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10月5日报道(记者 林先昌 通讯员 林颖颖国庆期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也在福建各地轮番上演,全省科技馆体系以创新姿态打开大门,将科普教育与假日生活深度融合,为万千市民打造了一场场知识与乐趣交织的科学盛宴。

延时开放,科普点亮城市之夜

福建省科技馆连续四天晚上推出“科学之夜”活动,无人机灯光秀点亮夜空,天文望远镜现场观测星空,“科学集市”在灯光映照下别具韵味……夜晚的科技馆呈现出与白天迥异的氛围,6大板块30余项科普活动吸引了数千人参与。“延时开放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夜间参观需求,更推动了科普教育与城市夜间文化生活的巧妙嫁接与深度融合。”省科技馆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

福建省科技馆“科学之夜”现场,青少年体验无人机足球

这个国庆假期,全省各地科技馆不再局限于白天的常规开放:福州科技馆将闭馆时间推迟到20时,并推出主题丰富的研学线路;宁德科技馆在9月30日晚延长开放至21时,推出“十一科学奇妙夜”;同样热闹的还有宁化县“国庆科技奇妙夜”科普游园活动和莆田科技馆夜间专场。这种时间上的延伸,让科技馆从传统的教育场所,转型为城市夜间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为市民的假期生活提供了充满科技感的新选择,有效激发了夜间科普消费潜力。

内容创新,精准对接多元需求

在文化生活体验日益丰富的今天,科技馆如何持续吸引公众?福建各地科技馆的回答是: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科普需求。

福建省科技馆在“科学之夜”专门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绘本奇妙说”活动,把科学故事讲成童话,孩子们听得入迷,笑得打滚;泉州市科技馆“军种大探秘 强国科技梦”主题活动将国防科技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互动实验;莆田市科技馆设计了亲子学习单、分龄主题科学课程、科技快闪问答等,兼顾了亲子家庭的互动学习与青少年的独立探索;三明科技馆“科学探秘之夜”融合科学家精神传承与动手实践;龙岩科技馆的“低空经济”讲座,让市民领略到前沿科技的无限可能;晋江科技馆开展覆盖科技、人文、法治等多维度的沉浸式打卡科普嘉年华。

融合赋能,拓展科普边界与内涵

当茶文化遇上AR技术,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国庆期间的泉州市科技馆安溪铁观音分馆茶香与科技味奇妙交融,游客通过AR互动系统“走进”茶园,了解制茶工艺,“通过科技手段,我们让历史悠久的制茶工艺变得可视化、可互动。”分馆负责人介绍道。

这种“科普+”的创新模式,正在全省各地绽放异彩。厦门科技馆推出《科学魔法大会第二季》、沉浸式剧本游《失窃的秘籍》番外篇、疯狂实验室《星球急诊室》等创新玩法,以情景化演绎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漳州科技馆的AI科技音乐会让人耳目一新;惠安县科技馆将“惠女文化”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同安区科技馆既有兼具科学和文化的“非遗打卡”特色体验,也有将魔术与科学原理巧妙结合的“悬浮幻影”科学魔法秀。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科普的边界,让科学以更加多元的姿态走进公众生活。

厦门科技馆《科学魔法大会第二季》嗨翻全场

福建省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馆正从传统的展览场所,转型为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科普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知识传播,而是与文化、艺术、生态等领域深度融合,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据介绍,福建省现代科技馆体系下的各级科技馆分馆有104家,国庆期间,各专业分馆同样大放异彩。

福建省科技馆航天体验分馆以“奇幻航天局”为主题,巧妙打造沉浸式太空任务,“太空剧场”“星空音乐会”等特色活动,让航天知识变得可触可感;福建省科技馆海上丝路数字科普分馆将公益讲堂与手工体验结合,将厚重的海丝文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互动课程;福建省科技馆动物科学分馆“动物月饼评鉴会”巧妙地将传统节日与动物科普相结合,广受青少年欢迎;福州科技馆植物园分馆里万余株醉蝶花迎风摇曳,“双展联动”打造沉浸式体验,推动自然景观与科普深度融合;福建省科技馆陶瓷艺术分馆则通过“瓷韵千年”德化窑陶瓷展与“午后琴话”钢琴演奏会的组合,让观众在艺术氛围中感受千年窑火的技术传承。

福建省科技馆航天体验分馆内青少年与机器人互动

“所有项目均免费向公众开放”福建省科技馆等多家免费开放科技馆,坚持公益属性、降低参与门槛,让科技馆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科学乐园,是这股科普力量能够广泛惠及民众的关键。

(本文图片均由福建省科技馆供图)

责任编辑:蔡秀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