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以务实财政政策助力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10-09 12:06:12 来源:福建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全面且系统地展现了2022年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新成果。作为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和财政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投入,以务实有效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体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坚定信仰追求和强烈历史担当。作为财政工作者,我们必须把牢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批示,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是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指南针”。我们要把贯彻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两个维护”融入财政政策制定与执行全过程。在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中,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财政资源精准投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关键领域。例如,为坚决打赢巩固脱贫攻坚战并同国家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我省财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强化资金保障,优化支出结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今年8月底,省级财政共统筹下达省级以上涉农资金160.72亿元,以坚定信念和务实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二、坚决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加大财政支出助力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再次强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聚焦于增进人民福祉。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福建财政在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民生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81.11亿元,增长3.8%;全省民生支出4728.65亿元,增长4.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8%,常年持续保持在七成以上,其中:筹措192.82亿元,加快我省铁路、公路、港口、民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35亿元,支持民生保障、社会服务、农业发展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下达义务教育补助经费40.3亿元,重点推进主城区、城乡接合部和县中心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扩容建设,推动新增学位4万个等。省级财政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彰显“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执政理念。 三、胸怀“国之大者”全面履行财会监督职责,推动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财政资金效益。 胸怀“国之大者”,因势而为,与时俱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指出,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财政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肩负着维护财经秩序、保障资金安全、提升政策效能的重要使命。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压力,必须增强大局意识,把财会监督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大局中谋划推进。福建持续深化“数字财政”改革,对财会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化清单化管理,扎实开展重点领域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让财会监督“长牙”“带电”,为财政平稳运行筑起坚实牢固的监督“防火墙”。通过专项整治违规返还财政收入、严厉打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追回违规发放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坚定立足财政职能,坚决守好管好“账本子”,守住“钱袋子”。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各项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是我们年轻干部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饱满的热情,切实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要求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将系列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身前进的强大动力,为福建发展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第1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 苘丹璐)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