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车间的“大小建国”:共筑安全屏障
| 2025-10-10 11:11: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0月10日讯(通讯员 杨胜兰 刘舒 记者 刘维斯)在福州康驰新巴士的维修车间里,有两位名叫周建国的维修工,大家依照年龄,亲切地称他们"大建国"与"小建国"。这对师徒,凭借着代代相承的匠心与坚守岗位的担当,成了市民出行安全的"双护盾"。 1973年出生的"大建国",是维修班班长,自2007年入司以来,已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8年。他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能快速排查各类公交故障,更甘当行业的"铺路石",毫无保留地传承技艺。18年来,他每年都会带2-3个徒弟,累计培养了40-50名维修人员。公交维修工作强度大、环境艰苦,很多年轻人难以坚持,能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可"大建国"从未放弃,始终耐心教导每一位徒弟。 他带徒弟有自己的"三部曲":第一步,把安全放在首位,反复强调"先断电再操作"的原则。因为公交车采用直流电、高压供电,安全操作是维修工作的底线,他会手把手带着徒弟识别高压部件、熟悉断电流程,确保徒弟在操作过程中万无一失;第二步,带领徒弟熟悉公交车的零部件结构,尤其是随着新能源公交车的普及,他主动钻研新能源车辆的构造原理,把自己摸索出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新能源车辆的维修要点;第三步,指导徒弟学习使用专业检测软件,教他们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判断故障部位,大幅提升故障排查效率。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林小民、纪统梓等徒弟逐渐成长为维修车间的骨干力量,将他的匠心精神不断延续。 生活中的"大建国",还是个顾家的丈夫与父亲。由于维修工作繁忙,家里的大小事务大多由妻子操持,他心中满是感激。只要轮到休息,他总会主动帮妻子分担家务——扫地、做饭、整理房间,用琐碎的行动弥补对家庭的亏欠。他有两个儿子,分别在武汉和成都,虽然儿子们不在身边,却始终牵挂着他,"爸,你要多休息",这是儿子们最常对他说的话,简单的一句叮嘱里,满是心疼与关心。妻子的理解、儿子的牵挂,成了"大建国"坚守岗位的坚强后盾,让他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公交维修工作中。 1989年出生的"小建国",已在维修岗位上扎根9年,如今已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今年中秋当晚,当大家都在与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时,"小建国"却在值班室随时待命。晚上10点30分,一阵急促的工作消息传来:一辆夜班公交在半路突发电路故障,无法启动。他立刻拎起沉甸甸的工具箱,火速赶往故障现场。在昏暗的路灯下,他趴在车旁仔细排查线路,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滑进眼角,他都来不及擦一下,始终专注地盯着每一根电线、每一个接口。直到晚上11点,故障终于排除,车辆恢复正常,看着司机驾驶着公交车重新出发,他才长长地松了口气。掏出手机,屏幕上弹出妻子发来的消息——一张女儿熟睡的照片,配文是"等你过完节回家补吃月饼"。"小建国"笑着回复:"守护大家平安出行,就是我最好的过节方式。"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