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跨越山海,“大动脉”上的协作故事②|合福高铁:串起“黄金旅游带”和生态致富圈
www.fjsen.com 2025-10-11 07:30:00 来源: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

东南网10月11日报道(本网记者 冯川叶 陈艳 叶伏国)国庆中秋假期,记者走进武夷山华态茶庄园,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在这里休闲品茗、体验茶叶制作。其中,不少人是乘坐高铁来到武夷山,开启悠闲的度假之旅。

今年是合福高铁开通10周年。2015年6月28日,这条交通大动脉正式开通运营,闽赣皖以及三省往返长三角和京津冀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10年来,合福高铁进一步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催生出“高铁+文旅”“高铁+产业”的融合样本,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绘就壮美画卷。

全域旅游乘势而上

来自浙江温州的研学团学员在武夷山化身“小茶匠”,沉浸式感受武夷茶文化。 林李冰 摄

作为京福高铁入闽第一站,武夷山北站10年来累计发送旅客847.6万人次,到达旅客773.8万人次。武夷山旅行社协会会长施红军说:“高铁改变了旅游格局,形成‘3小时黄金旅游带’,游客可以‘快旅慢游’,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这种交通方式的革新与文旅需求的升级形成共振,推动沿线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这条“最美高铁”串起沿线景区,把客流变成富民收入,沿线百姓的生活轨迹也在悄然改变。

古田翠屏湖 成俊 摄

古田翠屏湖曾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秘境,如今却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湖边码头天天排起长队,电动画舫满载游客穿梭湖面,欢声笑语回荡在36座小岛间。“八闽第一湖”“福建千岛湖”的名号随着高铁传遍四方,越来越响,暑期单日游客量突破5000人次,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古田县凤都镇际面村村民江桂松就是受益者之一。过去,江桂松和丈夫叶赠善守着老宅,靠种植水蜜桃和打零工过活。2014年桃花节过后,江桂松看到文旅产业的商机,便将老宅改造成农家乐。如今,“春赏桃花、夏摘蜜桃”的特色旅游线路吸引着八方来客,江桂松的农家乐一年能带来近万元收入,加上40亩水蜜桃园的游客采摘和线下销售,夫妻俩年收入稳定在12万元以上。

江桂松的转型是际面村的缩影。该村537户村民几乎都投身水蜜桃产业,种植面积超2600亩,在“高铁+文旅”的推动下,产业年产值超千万元,“甜蜜经济”效益显著。曾经人迹罕至的村落,如今乘“轨”而上,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万里茶道续写辉煌

游客在武夷山华态茶庄园体验制茶过程 受访者供图

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下梅村,而今已经从茶商聚集地升级为文旅热点,日均接待游客量较高铁开通前增长数倍。

下梅村茶商林茗源的茶室里,飘散着武夷岩茶的醇香。随着高铁快运网络的完善,这位传承祖辈茶业的年轻人通过高铁快运将茶叶送往全国,并将老宅翻新成茶文化空间,接待前来品茗观景的游客,茶香与商机在铁轨延伸中交织。

10年时间里,合福铁路让武夷山茶产业焕发新生机。高铁物流网络可以实现国内重点城市货物“次日达”,“大红袍号”中欧班列让万里茶道深入欧亚大陆,以数字时代的效率重构了商贸通道。

“以前我们以省内及传统销售区为主要市场,省外新的销售渠道拓展速度较缓慢。依托以合福高铁为代表的交通体系,大宗茶品物流公司的货物可以通过铁路集装箱专线覆盖华北、西北市场,成本和货损还降低了,江浙沪、华北、西部市场销量都获得较大提升,门店数量也从个位数增加到数百家。”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表示,合福高铁开通后,招工用工也更加便利,大大降低用工组织成本。

借助高铁网络,武夷星建立的“科技小院”与全国顶尖科研机构形成联动,从茶叶种植到精深加工,从病虫害预警到智能监测系统,200余项科研成果在这里落地转化,推动武夷岩茶从“经验制茶”向“科学种茶”转型。据介绍,武夷星参与制定29项国际、国家标准,推动茶叶智能发酵设备、精准分级系统等现代科技贯穿全产业链,品牌价值突破45亿元,带动2万多户茶农增收3.6亿元。

特色产业走出大山

宁德晟农农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培育的银耳(成俊 摄)

“高铁就像移动的展销平台,客户上午考察工厂,下午就能带着订单返程。”在福建姚淑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车间,技术总监姚俊荣拿着新鲜银耳喜笑颜开。

“时空距离的缩短,让古田银耳走向全球。”作为产业一线的技术带头人,姚俊荣见证了高铁开通后带来的深刻变革。“依托高铁和配套的现代物流网络,我们的产品不仅能快速覆盖全国,还打开了跨境电商的新通道,真正让‘古田银耳’香飘世界。”现在,越来越多像姚俊荣这样的专业人才扎根古田,投身菌种培育、智能栽培、精深加工等菌菇产业。

孙淑静是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多年来,孙淑静与研发团队深耕银耳三大专用种,为古田银耳打开了深加工、饮品、药用3条产业通道。

借助高铁的便捷,孙淑静带领团队在古田县建成了全国首个银耳种质资源库;带头建立“银耳提质增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在古田全县推广应用,单袋银耳产量(干重)由原来的90克提高至110克以上,该项技术每年创造超2亿元的经济效益。

如今,古田县食用菌产值从百亿元跃升至280亿元,银耳产量占据全国90%的份额,“世界食用菌之都”的名号实至名归。

开通10年来,合福高铁闽赣段已累计发送旅客1.4亿人次。庞大客流背后,是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加速。这条钢铁走廊,正以“高铁速度”在青山绿水间铺就协调发展的崭新画卷。

责任编辑:蔡秀明 金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