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连城芷溪:银发力量托举千年古村焕新颜

2025-10-11 10:59:15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国庆中秋假期,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走进连城县庙前镇的芷溪古村落。在他们脚下,青石板路蜿蜒伸展,抬头看,修缮完好的飞檐翘角与斑驳墙面相映成趣——一幅兼具古朴韵味与生机活力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多名老党员、退休教师10余年持续不断的守护。在银发力量的托举下,芷溪古村落实现了古建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绽放出新时代的独特魅力。

古建筑是芷溪的根

芷溪古村落有着“客家大宅门”“千烟之家”等美誉,其覆盖芷溪、芷红、芷星、芷民、坪头、芷联6个建制村,总人口1.19万人,坐拥连城县数量最多的明清故居,是客家传统建筑文化的集中承载地——村内5处“国保”、17处“省保”、5处“县保”星罗棋布,古建规模宏伟、工艺精湛,“九厅十八井”的建筑格局更是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兼具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价值。

但10多年前的芷溪,却深陷古建保护的困境。在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规划滞后、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当地违法建房挤占古建空间、乱倒垃圾等现象频发,众多古民居、古宗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古建筑是芷溪的根,丢了根,村子就没了魂!”这是芷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协会会长、退休干部黄福锦常挂在嘴边的话。2011年,在镇政府和县民政局的支持下,黄福锦联合杨本俊、黄茂藩等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牵头成立了芷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协会——这是芷溪第一个专门保护古建的民间组织,也是老人们守护古村的“主心骨”。

协会成立后,黄福锦带着杨本俊、黄茂藩等走遍3个中心区,给36处一级古建筑挂“保护牌”。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他就掏出提前打印好的《文物保护法》,坐在古宅门槛上慢慢讲:“这房子是祖辈传下来的,你看这木雕、这砖墙,拆了就再也没了。”为了让保护有章可循,他和协会的老同志们白天反复研讨、晚上熬夜起草《古宗祠古民居保护条例》,逐户征求意见,最终形成全村认可的村规民约;发现古建消防设施不足,他又牵头组织古建住户开专题学习班,手把手教大家用灭火器,还和每户签订《保护公约》,将村民的“被动配合”转化为“主动守护”。

坚守唤醒保护意识

为强化保护力度,老党员们还组建庙前镇芷溪片离退休老党员志愿服务队,下设宣教服务、环境整治、古民居义讲等6个专项小组,常态化开展行动。清晨的古村街巷里,他们带头清理垃圾、清扫路面,用行动带动村民;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古建墙体开裂、构件损坏等问题,立即拍照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协助制定修缮方案;作为熟悉古村历史的“活史料”,他们还在古建修缮过程中严格把关,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全力留存古建原有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价值。

老党员们的坚守,也唤醒了村民的保护意识。“老房子要有人住才不会破败,才能保持原生态。”退休老人黄季菊夫妇,放弃在城关的舒适生活,回到年轻时居住的祖屋,还主动加入协会参与古建保护,乐当宣传员、劝导员。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巡查队伍,“卖了自己,也不能丢了祖屋”的客家传统理念成为全村共识,为芷溪古建筑起了坚实的“民间防线”。

2025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芷溪古村落内的芷溪宗祠建筑、采陔公祠成功入围。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芷溪古建价值的高度认可,更让这座千年古村的文化分量愈发厚重。

“夕阳红”点亮红色记忆

芷溪的红色底蕴同样深厚。这里有6处省定、4处县定革命基点村,8处革命旧居旧址见证着峥嵘岁月:毛泽东曾三进芷溪开展革命活动,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芷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保存完好;开国上将杨成武的祖籍地就在此处,刘伯坚夫妇旧居等红色遗存默默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此外,村内28处古书院遗存,也是古代教育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让芷溪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宝库”。

古建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在守护古建的同时,芷溪片离退休党支部的老党员、退休教师还主动扛起“文化使者”的重任,让芷溪的历史文脉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让更多人了解芷溪,党支部积极争取文旅部门支持,印制《芷溪》宣传册免费发放给参观者。黄福锦、黄茂藩、杨本俊、黄尔标、黄启炽等退休党员干部主动担当,深耕文史挖掘,用3年时间整理资料超100万字,征集名人字画30余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芷溪》一书的出版奠定坚实基础。这本书全面展现芷溪古建艺术、客家文化、红色历史、书院传承、商贾传奇,成为外界了解芷溪的重要窗口。黄茂藩喜欢摄影,带着相机走遍芷溪的每个角落,拍摄古宅细节、节庆活动,3000余张照片成了古村变迁的“影像档案”。

此外,党支部还联动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芷溪设立“作家采风基地”“美术家创作基地”,开通“芷溪夕阳党旗红”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古村故事与旅游资源,让芷溪的文化魅力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多人。

红色文化的传承,是老党员们的“心头大事”。他们组建红色文化义务宣讲队,5年来深入机关、乡村、校园、社区、企业开展宣讲300余场次,“五进”巡回宣讲20多场,受众累计超2.5万人次。

老党员黄瑞铭是宣讲队里的“骨干”,作为党史爱好者,他耗时数年收集、整理当地红色史料,不仅厘清了毛泽东1929年三进芷溪的革命活动细节,还挖掘出老红军杨采衡、黄孟伊的感人故事。在毛泽东第二次到芷溪召集工农商学代表会议的旧址“澄川公祠”,他常常站在当年毛泽东坐过的木桌旁,结合墙上的标语遗迹,绘声绘色地为乡亲、学生和游客讲述革命往事,让红色记忆在实景中变得鲜活。2024年底,芷溪书屋举办红色故事演讲朗诵比赛,黄瑞铭主动当起指导老师,逐字逐句帮孩子们修改演讲稿,还带着他们到革命旧址实景排练。比赛当天,看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王淑振留给儿子的一封信》,他笑着说:“红色基因就像种子,播在孩子们心里,总有一天会发芽。”

从守护古建根脉,到传承多元文化,芷溪片离退休党支部的老党员、老干部,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初心使命,用“银发力量”为千年古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今的芷溪,不仅是“客家大宅门”,更是集古建瑰宝、红色圣地、文化名村于一体的魅力村落,而青石板路上的“夕阳红”依旧忙碌,他们的故事还在这里继续书写。(通讯员 黄水林 曾庆尧)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