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莆田东营业室罗屿港全景图。(倪小康 摄)
东南网10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通讯员 何卫东 周敏 许君茹)10月11日,最后一列满载铁矿的列车缓缓驶出福建湄洲湾港铁路支线莆田东罗屿港,标志着福建省铁路疏港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莆田东三港日装680车,单日开行货物列车16列。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自身纪录,也创下福建铁路疏港日装车最高纪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愈发紧密。铁路作为大宗货物运输的主力军,日装车数的提升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
福州铁路物流中心莆田营业部莆田东营业室是湄洲湾三大港口(八方港东吴站、国投港度下站、罗屿港罗屿站)铁路疏运的核心枢纽,此前因股道运用紧张、调机配置受限、天窗时段与动车组运行冲突等问题,疏港能力受限,日装车疏运能力最多仅13列。今年9月份以来,电煤、铁矿运输需求大增,港口堆存压力和钢电厂保供需求迫切,提升疏港效率和日装车数刻不容缓。
为此,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铁)物流事业部联合集团公司调度所、福州车务段组建攻坚团队,协同破解“空车配送难、股道运用紧、装卸效率低”三大难题。在货源与运力配置上,调度机车从3台增至4台,优化方案实现空车“随到随装”,加强24小时值班监控,提前协调调配。在作业流程优化方面,南铁福州车务段全力做好空车、空箱调配工作,提前制定调车取送方案,动态调整人力,优化股道运用率,按照订车需求和车种、车型,做好就近,就快配空组织,做到有请必装、应装尽装,实现罗屿、东吴站空车到港至出发不超3小时,度下站不超3.5小时,此举使煤炭、铁矿装车时间分别压缩至3小时、2小时,装车效率同比提高14%、20%,车辆在港停时压缩10%,货物周转效率显著提升。南铁调度所还增开鹰潭至莆田东站空车直达列车,调度员采用“穿针引线”方式,利用天窗间隙组织重车立折,避开动车时段,释放股道资源,效果明显。
这些举措是南铁落实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实现铁路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具体行动的生动实践。通过一系列努力,显著提升了港口集疏运效率,实现了干线运输与港口疏运的高效衔接,为服务国家“双循环”格局、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供了样板。
10月11日,莆田东营业室罗屿港装后平装车作业。 (鄢云珠 摄)
“罗屿、东吴港这边,空车到港之后,不到3小时就能出发,直接解决了我们库存积压问题,大大减少了我们仓储成本。”大唐抚州电厂燃料部经理刘仉华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在电煤保供关键期,莆田港铁路通道的稳定发运,为我们保障电力生产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江西大唐国际新余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也受益匪浅,他们依托稳定增长的运量实施的包量价格政策,预计全年降低物流成本2800万元。
莆田营业部经理余磊表示:“这是铁路与港口深度融合、协同作战的结果。我们通过优化调车复检与货运检车同步出场、提升夜装夜卸比重等机制,实现了‘穿针引线’式的精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