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奋勇争先系列述评④ | 向海图强 开放兴闽
www.fjsen.com 2025-10-12 07:33:00 来源:东南网

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 林双伟 摄

东南网10月1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尤方明)开放是福建的重要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和厦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这为福建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提供了科学指引与根本遵循。

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殷殷嘱托,持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和创新发展平台提升行动,深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深入打好新时代新“侨牌”,聚力稳外贸稳外资,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走向未来。

种好“改革试验田”

9月15日,捷报传来。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主动参与制订国际海事运输规则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案例成功入选。该案例着力打通化工级重晶石粉出口堵点,向世界输出“中国方案”,有力展现福建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创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作为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平台,自贸试验区正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自挂牌运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顺利完成了400多项试验任务,累计3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项试点经验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乘势而上,再启新程。今年,我省制定出台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工作方案,项目化、清单化研究推进提升战略67项工作任务,努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迈向新台阶。

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福建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坚实支撑。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的33项试点措施,已全部落地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模式创新,各项措施应用场景和实施成效正在持续扩大。

加快实施创新发展平台提升行动,为增强开放合作竞争注入蓬勃动能——

从一组方案,看产业链升级蹄疾步稳。在福州自贸片区,世界级数字贸易产业集群正在拔地而起;在厦门自贸片区,全球第三方航空维修“一站式”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在平潭自贸片区,全球化物流贸易通道越拓越宽。各片区围绕重点领域制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方案,不断推动创新发展平台提质升级。

从一个项目,看创新能级加快提升。1月9日,贝莱胜电子(厦门)有限公司非自产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启动,为福建再添“全国首创”,实现医疗器械保税维修从“修自产”到“修全球”的跨越。

从一扇窗口,看跨境贸易更加便利。建设全国首个海上运输“单一窗口”,提供港口间船舶信息共享服务,覆盖100余项功能,全面优化海上运输和国际贸易整体效率。

强化系统集成创新和复制推广,开全国之先河,创时代之先锋。福建自贸办推出第21批25项制度创新成果,船舶转籍“不停运办证”、出口转关“集装箱申报单”预申报通关模式等14项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国首个“自贸+跨境”数字贸易全产业链集聚区——闽江数字贸易走廊落户;闽粤港澳“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正式启动;全国交通运输业首部关于锂电池海上安全运输技术要求的推荐性标准发布……

先行先试创佳绩,奋勇争先立新功。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福建正在加速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深耕“海丝”核心区

9月21日,海杰航运“伊斯坦布尔桥”号集装箱船顺利完成在福州港江阴港区的首次靠泊作业,将以19天的创纪录时效直达欧洲基本港。

潮起东南,向海而歌。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以泉州为起点通达天下,成就一段经贸往来、人文交往的流芳佳话。而今,国家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政治责任,把加快建设“海丝”核心区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深耕细作、久久为功,在巩固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功能上勇立潮头、扬帆致远。

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走深走实。作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框架下首个开展务实合作的项目,金砖创新基地设立以来结出累累硕果。福建建设了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和8个新工业革命领域赋能平台,累计举办高规格国际交流活动40多场,开展线上线下人才培训活动90多场,签约促成项目107个,总投资超506亿元。

中印尼“两国双园”平台建设成果斐然。福建积极探索建立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依托福州元洪投资区,对接海洋渔业、热带农业等五大跨国合作产业链合作项目36个,总投资519亿元,目前已落地项目17个,总投资约315亿元,一条跨国经济走廊已然成型。

“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提速。148条命名航线编织起连接48个国家和地区共150座港口的全球航运网络,成为服务“一带一路”贸易的海上大动脉。通江达海、昼夜不息的物流,承载着“中国制造”通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提档升级。海丝中央法务区集聚法务、泛法务和法务科技企业超过4000家,法商融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服务网络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勇担新使命,阔步新征程。福建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创发展新机遇、共谋发展新动力、共拓发展新空间。

打好时代“新侨牌”

福建是著名侨乡,约2000万闽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立足侨乡优势,用好用足“侨”这个链接世界、扩大开放的宝贵资源,是新福建建设的重要命题。

9月19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大侨务”观念、打好新时代新“侨牌”座谈会在福州举行。会议指出,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践行“大侨务”观念,坚持党对侨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坚持“根、魂、梦”工作主线,坚持国内外统筹兼顾,扎实推动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为新福建建设注入动力活力。

团结凝聚侨心,系牢共同精神纽带。组织开展闽侨精英故乡行、海外闽籍华商研习参访等活动,用好闽籍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等各类涉侨联谊平台,提升“闽侨会客厅·共话家乡情”联谊交流效能。成功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把传承弘扬嘉庚精神融入全省侨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实施“闽籍华侨华人寻根工程”,积极帮助海外侨胞寻根谒祖、联络亲缘;发挥丝路华教联盟作用,引导服务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体验、浸润中华文化。

大力招引侨资,聚焦服务发展大局。深入实施闽商回归工程,善用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世界闽商大会、“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等平台,为海外侨胞回闽投资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促进更多资源要素汇聚福建,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式发展。

广泛汇集侨智,激发侨界人才活力。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构筑侨界人才服务新平台。线上打造“侨智汇聚才引智平台”,线下优化升级“侨智汇人力产业园”。完成“侨智汇”展厅建设,吸引50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注册,促成87个合作项目落地。

携手共聚侨力,精准赋能侨胞发展。深化“暖侨行动”,进一步优化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涉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和要素,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设立侨胞法务之窗,持续提升我省全面深化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质效。探索建立各层级“侨胞之家”,打造创新创业发展便利环境。

外贸外资“双驱动”

椰风送爽,我省31家代表性企业及3个区域公用品牌亮相第五届消博会,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区域品牌集群。珠江之畔,千余家闽企出征第137届广交会,充分展示各领域创新成果和发展潜力。潮涌鹭岛,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福建共签约项目887个,投资额58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5%、51.2%。各类国家级展会上的福建身影,正是我省奋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鲜活写照。

今年以来,面对更趋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福建外贸在重重挑战中韧性突围。

政策领航,助推外贸量稳质升。先后出台系列稳外贸政策,全力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1—8月,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分别继续保持全国第七位、第六位、第七位。锂离子蓄电池、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

直面风雨,合力应对外部冲击。加强企业分级分类帮扶,积极举办“助力万企成长”等外贸辅导培训,重点开展外贸支持政策宣传解读。各大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商平台纷纷出手,全链路支持外贸优品拓内销。

主动出击,大力拓展多元市场。深入实施“福品销全球”拓市场系列活动,贸易伙伴遍布全球,2025年出境参展拓市场名单扩大到631场,发布50场新兴市场和12场优势产业主题展名单。1—8月,我省对欧盟、拉美、非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0%、10.8%、15.2%。

优化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全省全覆盖;海外仓总面积超230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加大对重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通过“单一窗口+出口信保”模式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

外贸顶压前行彰显韧性,外资稳中提质开放共赢。1—8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1.4亿美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21.2个百分点。开发区贡献了全省43%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1.8%的税收收入、63.8%的进出口总额。

精准施策,为外商投资厚植沃土。积极推动《福建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落地见效,出台《福建省稳外资行动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推动引资大省建设。

创新机制,为投资增长注入活水。落实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要求,精心策划“投资福建”全球招商系列活动,实施稳外资攻坚系列专项行动。

全力攻坚,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建立全省签约项目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对谋划、协议、合同、前期、在建、投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保障中沙石化福建乙烯项目”经验做法成为全国典范。

倾心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连续多年开展“送政策稳信心”“促增资扩产能”专项行动。为已投产重点外资企业确定“首席服务官”,“一对一”跟踪服务。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等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外资企业所需所盼。

更实举措促进外贸行稳致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构建外向型经济新体制,福建对外开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开放,赋予了八闽大地向海而生的雄浑魄力,淬炼出福建人民爱拼会赢的进取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建将坚决扛起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让“通江达海”的开放基因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发展动能。

责任编辑:黄丽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