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龙岩市新罗区:“小车间”释放大能量

2025-10-12 08:22:17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龙岩市新罗区将闲置资产建成38个“共富车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小车间”释放大能量

东南网10月1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罗小春 徐士媛 通讯员 温连光)

“踩好踏板,注意走线均匀!”9日,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楼墩村的“共富车间”里,机器声此起彼伏,车间管理员施雪娇正耐心指导村民调试缝纫机。38岁的杨春兰放下手中的活儿,指着墙上的工资表笑开了花:“上个月拿了3000元,既能照顾家里老人,挣的钱也不比进城少。”

这个由旧校舍改造的车间,是新罗区“共富车间”的生动缩影。去年以来,新罗区通过多种形式建成38个“共富车间”,带动87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1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3.2万元,走出一条“富民、强村、惠企”的特色路径。

闲置资产用起来

“以前村部旁的闲置场所空了好几年,现在成了‘金窝窝’!”雁石镇楼墩村党支部书记林仁周言语中满是自豪。去年8月,在新罗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雁石镇党委牵头对接新兴新纺织科技(龙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兴新纺织”),村集体提供100平方米闲置场地,企业投入设备并承担改造费用,建成纺织类“共富车间”,成为新罗区村企联建的典型代表。

这样的“点石成金”模式源于新罗区的制度设计。新罗区将车间建设纳入党建富民强村“十百千”行动,建立“区—镇—村”三级协同机制,组织村干部深入企业对接需求,梳理农村老旧校舍、旧村部等闲置资产,为企业选址提供精准服务。

新兴新纺织企管部负责人张懿龙算了笔账:“在村内设车间既节省成本,又能利用农闲富余劳动力,仅雁石镇搭建的8个车间,就稳定用工近160人,企业经济效益已增加300万元。”

目前,这家年产纺织品1.5万吨、年产值约18亿元的企业,已与雁石、白沙、适中、铁山、大池、万安等6个镇17个村签约合作。“还有20多个村也提出合作意向,现正推进机器下乡、加工入户布局。”公司经织部负责人李敏说。

灵活用工解难题

“车间采用‘计件+月薪’机制,多劳多得,我上个月就拿了4500元!”小池镇培斜村“共富车间”内,村民黄氏泉拿着工资单喜滋滋地说道。这个车间已带动12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最高者月收入达8000元。

新罗区因地制宜创新“共富车间”运营模式:在雁石镇推行“村集体+企业+村民”模式,村集体提供场所并管护,企业供设备、教技术、发报酬,村民灵活务工;在白沙镇等拓展“支部+合作社+社员”模式,通过合作社纽带组织生产,实现务工务农两不误;以委托生产模式深耕特色产业,区属企业龙盛市场集团承接订单加工“一米一鸭一花生”系列产品。

“我们建立‘用工清单’和‘劳动力清单’,精准匹配供需。”新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振如介绍,各镇街摸排“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劳动力清单”,建立动态对接机制。铁山街道“共富车间”依托“订单式”生产方式,承接服装、包装袋等各类加工生产,吸纳周边平林村、外洋村、铁石洋社区40余名群众灵活就业。

特色产业添活力

“以前农闲只能在家歇着,现在车间就在家门口,每月能多挣3000多元。”雁石镇新芦村村民谢丽华去年9月通过培训考核,成为“共富车间”第一批员工之一。她参加技能培训后上岗,早已熟练掌握平缝机操作技巧。

如今,新罗区的“共富车间”已形成以纺织服装加工为主导,兼顾本地特色的多元业态。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导向下,当地推动车间业态向特色产业延伸:小池镇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雁石镇聚焦纺织产业延伸就业链,白沙镇结合村落特点布局加工点位,江山镇老寨村依托千亩茶园建成4间茶叶加工厂,万安镇浮竹村发展纸帘制作非遗车间……这些车间不仅吸纳普通村民就业,还带动近百名低收入人员和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真正成为“共富阵地”。目前,新罗区8个农产品加工车间、3个种植业车间、2个手工艺车间实现总产值1.3亿元。

为保障可持续发展,新罗区还强化服务保障,将“线上访”与“线下访”结合,动态收集企业需求,推出助企“服务包”和驻村“加油包”,解决企业用地用能等问题;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让村民务工更安心。

据悉,新罗区年底前将再建38个“共富车间”,总数达76个。新兴新纺织30个新车间将布局江山、苏坂等镇,岩山、万安等镇则新增农产品、电子零件、手工艺品加工等8个特色车间。

夕阳西下,楼墩村车间的灯光渐次亮起。杨春兰收拾好工具往家走:“听说村里还要建电商直播间,以后咱的工资肯定更高!”从闲置资产到共富阵地,从单一加工到多元业态,新罗“共富车间”正编织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