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戈壁“海绵”不远千里奔赴闽南汲取教育智慧
www.fjsen.com 2025-10-12 22:00:00 施远圻 来源:东南网

王丽媛在课余时间,向赖亚蓉请教。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供图

东南网10月12日报道(本网记者 施远圻)

最近,在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总能看到一张专注且充满求知欲的年轻面孔——她时而奋笔疾书,记录下每一个有价值的观点;时而凝神倾听,不错过任何一句关键话语;还时不时向身边的老师抛出一个个来自一线教育的问题:“赖老师,怎样才能让一年级孩子爱上写字呀?”“林老师,非遗内容该如何巧妙地融入日常课堂呢?”

这位“特别学员”名叫王丽媛,1999年出生,来自新疆昌吉市第三小学。今年9月初,带着一线教学和行政管理方面的疑问,王丽媛跨越千里,来到泉州市鲤城区,走进这所百年名校——通政中心小学,开启了为期2个月的跟岗学习之旅。在这段时间里,认真好学的她已然成为学校各类教学研讨和行政会议中一道鲜活的风景线。

戈壁“海绵”汲取闽南教育智慧

谈及为何选择来到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王丽媛表示,当时昌吉市教育系统有一个让学校中层干部外出跟岗学习的机会,她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我比较年轻,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问题。虽然当下都解决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到更为开放、发达的沿海地区学校,寻找并学习更优的解决方案。”王丽媛说道。

名师示范课堂上,王丽媛认真旁听做笔记。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供图

这位在西北教育沃土上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如同一块渴望汲取知识的海绵,尽情地浸润在闽南教育智慧的海洋中。从晨读时分的琅琅书声到课后服务的特色课程,从教研组的思维碰撞到行政会议的战略谋划,她不仅带着问题来,更在观察与对话中生出新的思考。当戈壁教育的坚韧与闽南教育的灵动相遇,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对话,正悄然绽放出别样的火花。

作为语文教师,王丽媛一来到学校便主动跟着资深老教师赖亚蓉学习。从共同备课到教学研讨再到旁听教学,每一个环节她都全身心投入。在近距离观察中,她觉得赖老师的教学展现了“习惯养成”与“系统思维”的细腻融合,她此前教学中未曾注意到的地方。

“赖老师的课堂注重课与课知识衔接、单元整合,能帮助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巩固以前学习的知识,这种‘瞻前顾后’的备课智慧值得我们学习。而她在教学中把常规训练自然地融入进诵读、书写与表达之中,这种不疾不徐的‘播种’方式,更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王丽媛深有感触地说。

她的勤奋与悟性,赢得了通政中心小学老师们的普遍认可。指导老师赖亚蓉评价她“有礼貌,有灵气,一点就透”。但王丽媛并未满足于单一学科的学习,还主动旁听数学、技能等课程,好学的身影活跃在各个教研场合。

非遗“活态”润成长之路

在通政中心小学的日子里,让王丽媛感受到教育不仅是一种使命,更是一场与美相伴的旅程。玩有趣的提线木偶、赏精美的金苍绣品、听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漫步在校园里,总能与教育之美不期而遇,而学校对闽南非遗文化的活态化传承更是令她深受启发。

“让我非常惊喜的是,来到这所学校后,我能近距离接触到提线木偶、金苍绣、花灯、梨园戏等泉州非遗技艺。在这里,非遗技艺不只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学生们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孩子们的成长中。”王丽媛告诉记者,她打算把在这里所学的经验带回昌吉市第三小学,让新疆非遗技艺走入学生课堂中。

教室后面,王丽媛认真听课。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供图

非遗进校园怎么教?王丽媛的跟岗日记里,详细记录了通政中心小学的 “破题之道”:面对多数学生对非遗 “不清楚、不了解” 的情况,学校将非遗元素融入多学科课堂、少年宫课程、课后延时服务和研学实践活动,一步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发现学科融合是关键!以前我从没想过,提线木偶、梨园戏、花灯等非遗技艺能和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融合,而且他们的融合不是单一学科老师的努力,而是具有全局性的,所有学科老师共同来参与融合。比如语文课写提线木偶的作文、美术课让孩子画偶头、音乐课听提线木偶表演中的戏曲、综合实践课带孩子走进木偶剧团。”王丽媛说,这样劲往一处使,才能让非遗技艺在学校落地生根。

此外,学校通过建立“记录制”成长档案袋、设立“星级制”考评机制、构建“特长制”专项定向考评机制,进而形成“兴趣—能力—个性”多维度的“三评”激励机制,也被王丽媛详细记录下来。她特意找学校老师要到全套资料,计划回去后结合昌吉三小的特色,制定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教育“火花”映照未来

“很高兴王老师能选择来到我们学校跟岗学习,期待王老师返回新疆后,能把她在这里汲取的闽南教育经验,与西北教育的扎实根基相融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创新之路。”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党委书记曾凤蓉表示,学校将持续推动闽疆两地教师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两地教师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

作为一所坐落于泉州古城核心区域的百年老校,通政中心小学长期致力于推动跨地域教育交流。近年来,学校不断拓展与新疆、西藏等地学校的交流维度,通过师资互访、教研联动等形式,推动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创新,让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校园中交汇,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去年12月,该校德育处主任林茵就曾受邀赴新疆昌吉,开展一场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当时她以《“衔”有妙招 “接”续美好——主题式幼小衔接课程实践》为题,分享学校如何帮助新生轻松适应校园生活。“那时新疆正值寒冬,但讲座现场却格外温暖,我能看到大家专注记录的样子。”林茵告诉记者,这样的双向交流让她深刻体会到,教育智慧的流动从不是单向的汲取,而是在彼此的碰撞与映照中,生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今,随着闽疆两地教育协作的不断深入,通政中心小学的校园里,越来越多这样的交流故事正在书写。东西部教育经验的相互滋养,已不再止于理念探讨,而是化作一堂堂具体的课、一次次真诚的对话,在实践的土壤中,静静生长,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