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跨越国界的医者仁心——加拿大白求恩协会来闽开展义诊交流活动侧记
www.fjsen.com 2025-10-14 09:06:03 来源:东南网

在长汀县濯田中心小学,代表团成员将加拿大白求恩协会徽章赠送给当地学生。章宸睿 摄

在连城县庙前镇卫生院,约翰·杜卡斯(右一)在为当地居民诊疗。章宸睿 摄

东南网10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福建省邀请,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代表团一行24人近日访问福州、龙岩、三明等地,深入老区苏区乡村基层,举办“重走白求恩路·福建行”活动,开展义诊、物资捐赠、医疗交流、考察三明医改成果等活动,同时还到红色遗址瞻仰,多维度探寻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在福州,代表团访问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医学中心,参观心脏医学中心导管室、心外手术室等,详细了解中心一站式救治模式,并与协和医院医师代表、专家座谈交流,商讨建立合作机制。在龙岩,代表团分别向连城县庙前镇卫生院、长汀县河田镇中心卫生院捐赠了医疗物资,并设立临时诊疗点,为当地群众提供义诊服务。白求恩协会医疗专家还与当地医务人员面对面交流常见病诊疗经验,分享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其间,长汀县政府与加拿大白求恩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将共同推动在医疗健康、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友好合作。此外,代表团还前往连城县塘前学校、长汀县濯田中心小学开展爱心捐赠,向老区学校赠送学习用品及基础教学设备,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在三明,代表团参观了三明医改展览馆、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系统了解三明医改的背景、路径与成效,并就心血管疾病防治、老年护理、慢性病管理等领域展开讨论。

加拿大白求恩协会成立于2007年,由加拿大的医疗专业人士及爱心人士组成。协会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促进中加友谊为宗旨。他们自付机票、放弃休假时间,带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深入中国偏远地区。18年来协会共组织15次“重走白求恩路”活动,足迹遍及中国河北、四川、青海等15个省份。

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会长、加拿大著名心脏科医生约翰·杜卡斯出生在白求恩曾经工作过的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他表示,很高兴能够到福建提供义诊服务,并给一些乡村卫生院和学校捐赠物资,这是加拿大人民对中国人民热情和友谊的回应。十几年来,他的一家人都参加过该活动。约翰·杜卡斯相信,当国与国之间保持友谊、彼此互助,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他说,白求恩不是战士,但他努力救治那些为保卫自己国家而战的人们,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白求恩那样先人后己,牢记友善与助人的重要性,世界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对于此次福建之行,约翰·杜卡斯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高水平的心脏医学中心印象深刻,认为其不亚于甚至高于加拿大的同类医院。同时,他对福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赞叹不已。在参观三明医改展览馆后,他说:“三明医改紧紧抓住‘效率’这一关键,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医疗服务,对医患双方都大有助益。白求恩若在世,也会为此感到骄傲。”

谷世安是加拿大白求恩协会创会会长。他告诉记者,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在加拿大的认知度还不高,因此协会希望通过举办“重走白求恩路”活动、“白求恩是我心中的英雄”主题征文等提升其在加拿大的知名度,促进中加友谊。同时,希望通过“重走白求恩路”活动,也让加拿大人实地了解中国的发展。他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加拿大白求恩协会多年前曾与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河北唐县人民政府合作,资助了一名11岁残疾儿童完成10次手术,并提供康复支持和教育资助。如今,这名患者已成为河北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其家庭彻底改变命运,弟弟妹妹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谷世安说,白求恩精神从未远离,它正以新的形式,继续温暖着两个国家的人民。

谷世安表示,之前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代表团的足迹遍及中国西部边远省份,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因此特意选择走入福建老区苏区的乡村基层。从高端医疗科研机构到乡镇卫生院,看到了中国医疗水平的大幅提高,值得学习借鉴。

同时,他也指出,在基层走访的时候,发现一些乡村的婴儿喂养方式不得法,如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通常不需要额外喂水,否则将导致奶量摄入减少,影响营养吸收。这些婴儿喂养常识需要进一步推广。他还呼吁中国人可以借鉴加拿大的预防医学经验,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做相应的体检。如50岁以后,可定期做粪便潜血试验,预防肠癌;妇女可定期做宫颈涂片检查、乳腺癌筛查;50岁以上男性属前列腺癌高发群体,在加拿大,该年龄层男性每年都会做一次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既便宜又简便有效。“加拿大还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减轻肥胖、戒烟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中加两国在很多方面有互补性,可以互通有无。未来中加可以加强在医疗、教育、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造福两国人民。”谷世安说。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