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东山的澳角村
www.fjsen.com 2025-10-15 10:12:35 来源:学习时报

10月15日,《学习时报》第五版刊发文章《东山的澳角村》,全文如下——

《学习时报》(2025年10月15日第05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澳角,这座位于福建省最南端的渔村正吸引着世人目光。今天,我和读者朋友一道,去探访澳角那片神奇的海,走进这座“漂浮”在海上的美丽渔村。

(一)

东山岛澳角村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正好处于东海与南海的结合部。天晴的时候,站在澳角海岸,肉眼可以看到广东省南澳岛。

这里有两个南北对弓的双月形海湾,一个朝南,叫澳角湾,当地渔民称之为前江;一个朝北,紧连着乌礁湾,也叫后江。两个海湾形成奇特的X双面海奇观。

春夏来临,东南季风劲吹,南边的澳角湾涛声阵阵,北边的乌礁湾则波澜不惊。秋冬时节东北季风盛吹,乌礁湾涛声如雷,而澳角湾则宛若午夜的湖泊,恬静得出奇。

澳角主村就坐落在两个海湾之间的狭长地带。在村的西边,有一座神秘的大帽山。1986年,村民在山顶挖到一层厚厚的贝壳,还有一些奇怪的陶片。村民们用“长在山上”的贝壳烧壳灰盖房子。这些村民没想到,他们“不小心”挖到古人类居住遗址贝丘遗址。考古工作者在大帽山贝壳层里采集到一批标本,确定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考古学者还从中发现南岛语族的文化和生活印迹,证明东山岛是南岛语族发源地之一。

在澳角东边,濒临大海处,有一座大肉山。在村原党支部书记林亚民陪同下,我登临“天涯澳角”观景台,只见万顷碧波中,镇守着龙、虎、狮、象4尊神兽,俨然是一座海上动物园。

忽然,海面上传来喧闹的海鸟鸣叫声,俯瞰渔港,只见乌泱乌泱一大群海鸟,正兴奋地围绕入港渔船盘旋着。

我很惊奇:“这么多海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林亚民说:“这些海鸟都是从龙、虎、狮、象四屿飞来的,它们根据‘值班’海鸟的报信,正赶来分享渔获盛宴呢!”

我感叹:“澳角的海,真是一片美丽神奇的海呀!”

林亚民凝视着烟波浩渺的大海,深有感触:“这片海,也承载着苦难的过往和今日的辉煌啊!”

(二)

新中国成立前的澳角村,是一座灾难深重的小渔村。

澳角人向海而生,以捕鱼为主业。遇到持续多日的台风天,简陋的小船出不了海,渔民的生活就陷入困境。

澳角人也在陆地种些花生、番薯等杂粮以度饥荒。当时的东山岛东南部,风沙肆虐,刮大风时黄沙弥漫,就像一堵堵在空中行走的沙墙。

老辈回忆,1943年闹饥荒,又碰上一场瘟疫,村里死了好多人,出现“早上抬人出去,晚上被人抬出去”的触目惊心惨景。那段日子,澳角村没有炊烟,甚至没了哭声。

然而,给澳角人带来的最深重灾难是侵华日军的一场血腥屠杀。

1939年8月31日(农历七月十七)拂晓,日伪军3架战机和4艘炮艇入侵澳角。一排日军步兵爬上距澳角村一公里的大墩头山,挥动小旗,盘旋在空中的飞机立即俯冲扫射,海上的炮艇也向渔船轰击,停泊在海滩和正在捕鱼的渔船被打得桅折桨断、舷裂船翻,船上的渔民死的死,伤的伤,鲜血染满船板和渔网。

村民许秋和、许明富兄弟,许秋和的儿子许振春,还有邻居共11人,乘一条渔船躲在后江的“沟仔坑”避难,被日军飞机发现了。一架日军飞机飞到渔船上空,一阵俯冲扫射,许秋和、许明富两兄弟及两位乡亲当场中弹身亡,许振春的左手五指被机枪打断,右手上臂被一颗子弹击中穿透。

日军飞机炮艇向渔船扫射炮击之后,日军步兵杀气腾腾冲向海滩,把手无寸铁的渔民当作活靶子,用机枪扫射,步枪射击,有30多个渔民被射杀,20多个村民受伤。鲜血染红了海滩。

面对凶狠的日本侵略者,澳角乃至整个东山岛的男儿拿起大刀、长矛、鱼叉、锄头、扁担,用血肉之躯保卫家园,硬生生把日本鬼子赶下海去。

历经苦难的东山百姓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查埔(男人)俭烟支,查某(女人)俭胭脂,拜神俭纸钱,煮饭俭把米,俭俭给前方买飞机”支援抗日。消息传到海外,旅居新加坡侨胞立即成立抗日组织“东山励志社”,发动侨胞踊跃捐资,从新加坡筹款4万元回家乡支援抗日献机。短短3个月时间,一共募得15万元资金,购买一架战斗机并命名为“东山号”,赠给抗日军队。

这是充满血性的海岛、充满血性的村庄。

(三)

1950年5月12日,东山岛解放,澳角村迎来了新生。

历经战争磨难的澳角人更珍惜和平,也更懂得巩固海防的重要性。这些“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渔家女,传承父辈保家卫国、抗击外侮的基因,配备半自动步枪,英姿飒爽巡逻在海岸线上。

当年的女民兵林锦云至今依然清晰记着用布条蒙住眼睛,熟练拆解、组装56式半自动步枪的每一个细节。

1959年,澳角民兵连长吴牡丹以海岛女民兵的身份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1960年,澳角哨所女哨长林湖仔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央军委还授予澳角哨所一支半自动步枪。澳角女民兵闻名全国。

采访中,我发现一本关于澳角女民兵的珍贵剪报,从《巾帼卫士保海防》《蝶岛铁姑娘》《澳角哨所娘子军》《东海“救命哨”》《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报道中,可以感受到当年女民兵的风采。

时任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多次来到澳角村,听取民兵训练执勤情况汇报,还深入澳角渔港调研,推动渔具改革,发展灯光捕鱼。

最让澳角人铭记在心的是谷文昌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为了弄清“风口”“沙喉”,谷文昌带着“沙荒调研队”,走遍东山的秃头山、飞沙滩。澳角的大帽山、大肉山、大墩头、赤水寮、船仔溪、湖仔园、后江、乌礁湾,留下了谷文昌的足迹。在植树造林大会战中,谷文昌把东山分为10个战区,澳角的大帽山和乌礁湾是其中两个重要战区。从澳角村沿着乌礁湾大规模种植木麻黄,形成一道月牙形绿色长城。大帽山、大肉山也种上了黑松、马尾松、相思树。

澳角,实现了“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的华丽转身。

我徜徉在乌礁湾,迎着凉爽的风,眺望着林涛碧海,仿佛听到山与海在述说谷公的故事,仿佛听到海滩上传来女民兵打靶归来的歌声……

(四)

时间的车轮驶进21世纪,澳角人在奔小康中抒写了新的篇章。2001年7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来到了澳角村。《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记载了当时的情景:在东山县澳角村村民郭汉栋三层楼的新居里,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正在召开一场特殊的座谈会。

“澳角村已从‘三不起’蜕变为‘四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林亚民向习近平描绘澳角之变以及当下的小康画卷,“以往‘三不起’: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如今‘四看’:看海面,满港新船;看地面,满村新房;看山面,郁郁葱葱;看人面,喜气洋洋。”

习近平描绘起新的小康蓝图:“以后农村的政策会一年比一年好。”

“以后农村的政策会一年比一年好。”村民们记住了,也切身感受到了。

得益于好政策,澳角走出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实现了“五个转变”:发展海洋捕捞,实现木质渔船到钢质渔船的转变;发展海水养殖,实现浅海到深海的转变;发展海产加工,实现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变;发展海景民宿,实现民房到民宿的转变;发展海鲜电商,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澳角变美了。村里兴建了兴海大道、凌海路、渔港路。“四屿”“耕海”“逸蓝海”“老船长”等民宿鳞次栉比。澳角蝉联六届“全国文明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最美渔村”称号。

澳角变富了。许多村民实现了“村里有别墅,城里有套房,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

澳角村涌现出以许海钦为代表的一批“海味”十足的渔民诗人,他们“下海能捕鱼,上岸能写诗”,用诗歌赞美渔家的幸福生活,成为澳角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村部敞亮的会议室,村民们畅谈着他们创业的历程。

澳角村海上党支部书记沈志超高兴地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澳角村的渔船全部实现‘木改钢’。钢船马力足、航行稳、抗风浪能力强,完成北斗定位系统全覆盖,实现渔业规范化、智能化、网格化,渔获比木船时翻了几番。”

养殖户郭汉栋深有感触:“这些年,澳角村积极打造‘海上牧场’,建设省级良种科研基地,推进深水网箱养殖,不少渔民转而发展鲍鱼、对虾、东星斑、石斑、海马、龙虾等高端海产品养殖。我养殖鲍鱼一直得到银行贷款扶持和县有关部门的技术指导,现在转向培育高附加值的黄金鲍种苗,养殖规模也从64口养殖池扩大到122口,一年净赚25万元。”

退伍军人林湖斌说:“我创立了‘四屿’电商品牌,又借助澳角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办起了‘四屿民宿’,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海钓、婚纱摄影、渔船体验、购买海鲜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许多游客来到澳角,品鉴了鲜美的海产品,成了‘四屿’电商的精准客户。”

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许玉冰瞄准了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利用本地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加工优质螃蟹罐头、海产冻品,销往海外市场。企业年产值达5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创税1500万元,为社会提供800人的就业机会。许玉冰信心满满:“我在海源水产有限公司之后,又成立大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澳角大厝’‘澳角灯塔’‘澳角帆船’‘澳角渔夫’等电商系列品牌,快速地打开了国内市场。”

乡亲们谈了他们的心愿:“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的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要是能再来澳角,看看咱渔村的发展变化,那该多好呀!”

(五)

2024年10月15日,是澳角村民最美好的集体记忆。

这一天,风和日丽,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澳角村。得知不少海产品购销两旺,村民收入不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

澳角渔村沸腾了。元旦之夜,村民们纷纷带着烟花鞭炮来到海湾。火树银花绽放在夜空中,映红了海水,映红了沙滩,映红了村民们幸福的脸庞……

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一路采访,看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有前来探寻渔村振兴之路的,有打卡拍照留念的,有到电商一条街看带货直播的,有准备乘船去看龙虎狮象四屿的。澳角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激动地说:“我们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和殷切期望,发挥好村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向海图强,升级渔港,科技赋能,向深海、远洋进军,进一步做好‘海’的文章。”

我了解到,澳角中心渔港将于年底开工建设,有了中心渔港,就能多靠船、靠大船,这将有力促进远洋捕捞,同时为渔船避风停靠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由东山海发集团投建的南方海洋生物种业发展示范基地落户澳角,正在建设鱼、虾、贝、藻类育苗育种试验区,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通过打造电商一条街,吸纳了全村90%的电商企业,形成本地采购、线上销售、直达物流的产业链条,各类海产品通过抖音、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澳角村建立了集信息发布、住宿预订、旅游项目预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澳角正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大肉山和海上多条旅游热线。旅游业带动了电商,电商又促进捕捞和养殖业,实现了三产的联动发展。

澳角人把“海”的文章做得有声有色。

渔港码头,一艘艘载满渔获的钢船缓缓驶进港湾,渔港顿时热闹起来。渔民们忙碌着将斗鲳鱼、鳗鱼、巴浪鱼、螃蟹、梭子蟹、斑节虾、龙虾搬上码头,快速分拣包装发往全国各地。

渔港码头广场,一群渔家娃雀跃着、追逐着,用方言唱着时令渔谣:一鯃二红魦,三鲳四马鲛,五鳘六鲛鳓,七小鳤八墨鲗,九月鯸母人人夸,十是犁头鲨,十一是红鮬,十二是龙虾和钓白带。

看着繁忙的、盛满收获喜悦的渔港,听着孩子们唱的时令渔谣,我被深深感染了。今天的澳角村,不正是东山岛乃至全国渔村振兴的缩影吗?

(作者系福建谷文昌干部学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