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千川汇海阔 风好正扬帆——写在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开幕之际

2025-10-16 09:12:55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0月1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张颖)

襟海而拥开放气度,向海而怀图强气魄。清新福建,山海画廊,3324公里的漫长海岸线蜿蜒连绵,长度居全国第二;13.6万平方公里的无垠海域碧波滔滔,是全省陆域面积的1.1倍。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瞻远瞩、亲自擘画,作出建设“海上福州”“海洋强省”等战略部署。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进一步为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把舵定向、指路引航。

海阔天高,风帆正劲。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定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战略方向,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1.7%,位居全国第三。

向实,开拓兴海之路

东海之滨,海天一色。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海上风电机组的“大风车”缓缓转动,在辽阔海面上投下旋转巨影,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是全球首个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场。在这里,“大风车”的转动将丝丝缕缕的海风变为一度度清洁绿电,集中展示着中国领先全球的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高耸的武夷山脉与台湾山脉形成‘狭管效应’,再叠加我国东南沿海常年受季风、气旋和海陆风的影响,使得福建沿海风能资源丰富。”三峡集团福建分公司副总经理蒋光遒说。

由兴化湾循海岸线向东北行,定海湾静静停泊着全国首台半潜式深海智慧养殖平台“闽投一号”。

庞大的钢构基座稳稳托起“闽投一号”水上部分的三层平台。尽管海风猎猎,但站在宽阔的甲板上始终稳稳当当。从平台向下看,深达27米的养殖水箱与广袤的海洋融为一体,养殖水体总容量达6万立方米。“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深海智慧养殖平台的鱼类生活水域广阔得多,让这里的大黄鱼从体形、肉质等多方面都可以接近野生大黄鱼的标准。”“闽投一号”运营负责人许航介绍,平台每年可养殖优质大黄鱼600吨。

“闽投一号”等大型深海智慧养殖平台接连投用,在全国首创建设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稳步建设,全国最大的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首航南极生产……福建人祖祖辈辈“靠海吃海”的故事正因为现代装备制造的大量投用而揭开现代渔业的崭新篇章。

伴海而生,拓海而兴。从传统的“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海上的风“吹亮”陆地的灯、近海平台养殖出深海的鱼、优质海鲜摆上百姓餐桌……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福建向海图强打下坚实基础,托举起海洋经济未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向新,点燃蓝色引擎

当前,数智化、绿色化浪潮席卷全球,深刻重构航海装备产业。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如何通过装备数智化、绿色化把区位优势转化为辐射全球的航运优势?锚定“点、线、面”多维创新,福建给出漂亮答卷。

——在“点”上发力。积极打造智慧港口建设的“福建方案”:建成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码头厦门远海码头,全省15万吨级以上外贸集装箱码头实现智能化或自动化操作系统全覆盖。智慧物流平台在厦门港、福州港等广泛应用,并上线“丝路海运”智能集装箱。

——从“线”上延伸。坚持运输结构优化,多式联运提速谋新,重点培育并形成“漳州—厦门—美加线”等“一单制”试点线路18条,周转时间平均缩短约12%,物流成本下降约10%。2024年,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进出我省港口的集装箱达19.8万标箱;“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现已覆盖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个港口。

——于“面”上拓展。港口建设降碳焕新,大力推进港口岸电建设使用和港机设备新能源化。“十四五”以来,港口岸电设施覆盖全省沿海港口75%的非油气化工泊位;全省沿海港口作业机械新能源占比突破50%。2024年,全省沿海港口年度岸电使用量近14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600吨。

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创新正成为福建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迸发出日益强劲的澎湃动力。

全球首艘4.5万吨超大型海洋工程船建成交付,研制全球首台26MW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攻克全球首创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增强的海洋科创动能背后,是福建海洋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完善:前瞻布局海洋科创平台,持续推动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鹭江创新实验室等海洋科创高能级平台建设,同时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目前,福建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20个,其中国家级8个,拥有涉海高新技术企业34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并设立海洋产业基金群,助推涉海企业上市。

向远,奔赴星辰大海

乘一艘“福建造”船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并非诗歌里的场景,而是福建近年来开展电动船舶试点示范的常见应用场景。“闽江先后投运‘闽江之星’‘闽江会客厅’‘茉莉号’等纯电游船,助力‘闽江夜游’‘诗画闽江’等游览航线成为旅游特色新名片。”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在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围绕港口作业、游览观光、货物运输、客渡交通等应用场景,我省已落地电动船舶示范项目10型95艘。

小场景汇成大图景。据中国船级社统计,到2025年6月,我省已建、在建电动船舶数量占全国34.5%,一幅电动船舶驶向海洋经济蓝海的优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在全国率先谋划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福建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等政策措施,对于符合条件的省内首批次电动船舶示范项目最高给予1500万元奖补;

充分发挥造船、动力电池等产业优势,宁德时代研发的船用动力电池产品多项技术指标全球领先,培育引进时代电船、赛思亿、福建航电、时代电机等企业,电动船舶核心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

持续推进产业链发展,目前全省已基本聚集形成上游研发设计,中游总装建造、“三电”系统研制,下游船舶应用的电动船舶全产业链;

……

一艘“福建造”船舶,映射出福建海洋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气象万千。

已举办两年的世界航海装备大会,见证福建海洋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水养殖产量、海洋种业规模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海洋优势产业跨越发展,全省海上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居全国前列;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建成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菌种库;数字海洋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离岸30公里内海域5G网络覆盖,在全国首倡建设“空天陆海潜”五域一体化大融合“海上福建”总平台。

此际秋色好,风帆已高扬。一年一度如期召开的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正在向海内外朋友发出热忱邀请,合力推动海洋装备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共同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携手奔赴星辰大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