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向海图强,福厦立潮头: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蓝色答卷”
www.fjsen.com 2025-10-17 19:59:21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福建省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回顾与展望”展。

东南网10月17日报道(记者卢金福 文/图)在今年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福建省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回顾与展望”展上,一本红色小册子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翻阅,这是来自连江县黄岐镇编号为“连黄岐(海)养凭证【2022】第00001号”的养殖凭证。

这份养殖凭证不仅记录了养殖户姓名、核准养殖面积,还详细标注了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并附有水域滩涂界址图。它看似普通,背后却折射出福州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创新探索。

示范区的建设源于国家层面的深远布局。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示范区,2018年11月,福州、厦门双双入选首批示范区名单。国家赋予两地的使命各有侧重:福州着力“推进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厦门则聚焦“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和“创新海洋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模式”。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进一步为福建发展海洋经济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如今,福厦两地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在多个领域持续释放示范效应,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福建力量。

一本证:激活海洋经济“金融活水” 

观众看展,了解福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曾经,广袤的海洋资源如同“沉睡的宝藏”。如今,在福州,一场深刻的产权改革,正将这些宝藏激活为驱动发展的“金融活水”。

要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摸清海洋“家底”。福州率先把海域、滩涂、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权属一一登记在册。以此为据,福州把养殖海域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拆分开,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给村集体。

这场名为海域“三权分置”的改革,让海域资源像土地一样可以顺畅流转、抵押融资,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实现强村富民,达到渔业兴旺、渔村和谐的成效。

观众翻看养殖凭证。

“村委会在取得毗邻养殖海域不动产权证书(登记为海域使用权)和水域滩涂养殖证基础上,向渔民发放体现其合法养殖的凭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养殖凭证是“两证联动”直接成果,体现渔民养殖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反映养殖品种和规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设计海水养殖专属应品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本小小的凭证,撬动了整片海洋的资源价值。在展会上,福州农村产权流转平台的屏幕上的交易信息不断滚动,目前,农村集体养殖海域使用权通过该平台交易额达31.03亿元。

金融活水随之奔涌而来。福州设立海洋产业基金群,向涉海企业投放4.46亿元,设立海洋专营、特色、专业支行,在榕银行推出“福·海贷”“远洋渔补贷”“鲍鱼贷”等40余款涉海专属金融产品。全国首笔“海洋气候贷”“水产冻品仓单贷”相继发放。

目前,福州全市在榕银行涉海授信余额达到779亿元,境内外上市涉海企业10家,发行蓝色债券累计超1000亿元。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1858家涉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7.07亿元,保险机构累计为涉海产业提供3.5万亿元风险保障金。

聚力生态保护 绘就“碧海银滩”新图景 

观众逛展,厦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海洋的价值,不仅在鱼虾满仓,更在其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

向南而行,距离福州200多公里的厦门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公园,85公顷郁郁葱葱的红树林间,鱼虾嬉戏、鸟类栖息。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退化、污染的潮间滩涂?

作为全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公园,不仅成为厦门新的旅游打卡点,还被打造成了国内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的样板。

今年6月,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作为“蓝色伙伴关系”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优秀案例在2025联合国海洋大会边会上正式发布。该项目在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微地形营造、筷子苗法等创新技术,适应性管理及多方协作方面展现突破性成果,同时成为集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与气候韧性于一体的公共地标。

厦门,海在城中,城在海上,其以全省0.25%的海域面积创造了全省20%的海洋生产总值,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

厦门的秘诀在于法治护航与系统治理。厦门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立法优势,颁布《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并以此为起点,先后制定颁布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同时,统筹推进“亮剑”“蓝剑”行动,严查严打严惩各类破坏海洋渔业生态的违法行为;严格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加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厦门连续23年开展增殖放流,累计放流种苗17个品种超80亿个单位;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有效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累计完成海洋碳汇交易21万吨,交易成交量占全国80%;建成智慧海上环卫管理系统,研发设计多类型机械清扫船,“海上环卫机制”“海漂垃圾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令人欣喜的是,在厦门绿湾之内,海天之间,呈现一幅优美和谐、人海共生的海湾生态画卷,目前厦门中华白海豚数量稳定保持在60至80头,五缘湾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成为全国典型案例,杏林湾建成美景如画的水上园博苑,海沧湾建起全长5.8公里的带状公园,临海见海的环岛路被誉为世界最美马拉松赛道。

厦门海洋生态保护经验已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和认可,为解决全球海洋生态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放眼全省,沿海各地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系统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4年全省重点岸段海洋垃圾密度比2020年下降70%以上,2024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2.6%、首次超过90%,碧海银滩、清新福建的品牌更加鲜明靓丽。

向新质发展 培育“蓝色”经济新增长极 

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招商推介会。

16日下午,在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招商推介现场,座无虚席。

作为厦门加快建设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园区于2023年批复设立,规划面积10.27平方公里,力争打造具有示范引领的创新高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具有优势特色的产业高地,在大会期间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园区目前已吸引鹭江创新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集美大学海工装备检测与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落户,已接洽招商项目超300个。”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说。

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洋甲壳多糖、海藻多糖系列产品。

近年来,厦门大力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展台上,厦门蓝湾科技的海洋甲壳多糖、海藻多糖系列产品摆成一排。“以虾蟹壳和海洋红藻为原料,开发了海洋药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工作人员说。这家成立20年的公司,不断“向海问药”,造福千万家庭。

厦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954亿元增长到2024年初步估算的2588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占全市GDP已达30%,而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近四成。截至目前,已经培育海洋龙头企业30家、涉海上市企业15家、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0家。

而就在几个月前,《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两份文件重磅发布,对深海产业、发展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在福州的渔港码头,一批批优质水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全世界,这得益于现代渔业的蓬勃发展。今年5月,全国首批“无边海带”在福州试养成功。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说,这种新品种海带长得更宽更长,不仅亩产可以增加25%,还解决了传统海带生产边角废料高达45%的问题。作为国家级海带良种场,公司今年计划育苗30万片,新品种占三分之二。

良种无疑是现代渔业的“芯片”。如今的福州,手握一副好牌——海带、菲律宾蛤仔、紫菜、绿盘鲍等特色优势品种的育种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居领先地位。

福州深远海养殖平台模型。

福州构建“种业+养殖(捕捞)+加工+品牌”为一体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实施水产种业振兴工程,引进、培育适合福州深远海养殖的当家品种,发挥116家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和89家规上水产加工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锻造“一条鱼”全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建设“福渔”品牌体系,释放渔业“五链”融合动能。2024年,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约3400亿元,居全国前列,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从福州的“蓝色粮仓”到厦门的“海洋科创高地”,福厦两地的探索正推动福建海洋经济迈向新台阶。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三。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全省海水养殖产量、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海洋种业规模、深远海养殖产业规模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