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闽人智慧 | 千年古港,凭什么拿下世界第二?
www.fjsen.com 2025-10-17 19:53:05 来源:新福建

浩瀚东海,潮涌千年

福州港

是郑和七下西洋的伺风起航处

是远播世界的“中华茶港”

还是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的摇篮

立足当下

福州港

以全球第二的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

位居世界前列

见证着“海上福州”的步履不停

也激发起新时代临港产业的澎湃势能

福州港江阴港区。图源:福建省福州港口发展中心

今天,让我们将目光

投向这座“千年古港”

在千年潮汐的回响里

读懂它的硬核实力

世界第二!

“向海图强”的硬核实力

太平洋的风拂过闽江口,向海进军、向海图强,福州港正书写新的传奇。

不久前,世界银行与标普全球联合发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2020—2024)》,福州港从全球403个港口中脱颖而出,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向海图强”的硬核名片。

这一跃,不仅是名次的上升,更是“千年古港”的再度启航。

追溯福州的航海之路,可谓波澜壮阔。

早在汉代,便是南海诸国贡品北上的中转港口。据《后汉书》载:“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东冶”,即福州。唐代时,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中国三大外贸港,五代王审知开辟甘棠港后,更是“万国来朝”;宋代“福船”闻名海内外,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前,皆以福州为补给地。

《长乐县志》记载:“三宝太监驻军十洋街,人物辏集如市”。郑和船队从这里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直抵非洲东岸与红海之滨,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内陆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经此走向世界,福州港成为连接中国腹地与世界的交通要道

郑和下西洋场景复原,展现了明代福州港繁荣的贸易景象。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到了近代,福州成为“世界茶港”——十九世纪中叶,福州港出口的茶叶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船帆林立、桅杆如林,世界茶香从这里飘向英伦。

“五口通商”后闽江万寿桥段的繁忙景象。图源:福州史志

新时代的福州港,再次驶入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谋划了“3820”战略工程,作出“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擘画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任务,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发出“向海进军”的宣言。他指出:“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

福州港迈出“向海进军”新步伐,开启外海深水港区建设的战略转型。从1994年3万吨级的元洪码头,到如今30万吨级的罗源湾深水航道;从闽江河口小港到年吞吐量3.35亿吨的国际大港,福州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2年12月,江阴港顺利开港,这是福州历史上第一个大型集装箱海港,福州港的发展开启了新的“路标”。图源:中国航务周刊

如今的福州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丝路海运品牌航线在此密集开行,织就到达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的80条内外贸航线,通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达3.35亿吨,位列全球前20,以实实在在的“硬核实力”,续写“向海图强”的现代篇章。

福州港江阴港区建成全省最大单体连片集装箱港区。图源:央视新闻

临港崛起!

“向海而兴”的活力密码

港口是基础,产业是灵魂。如果说港口是福州拥抱大海的臂膀,那么临港产业,就是推动城市崛起的强劲心脏。

以港为桥,经略海洋。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福州拥有963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天然优越的区位条件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空间。

10月14日,“玉衡先锋”轮靠泊福州港江阴港区作业,一辆辆出口汽车依次有序从堆场开出,驶入汽车滚装运输船中。薛有雄 摄

2024年,福州临港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500亿元,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可门临港产业基地、罗源湾北岸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环松下港区食品产业基地四大产业基地齐头并进,共同驱动福州临港经济乘风破浪,撑起“向海而兴”的活力密码。

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目前已形成以万华化学为龙头的聚氨酯和异氰酸酯产业链、以中景石化为龙头的聚丙烯产业链和以正太新材料为龙头的钛铁颜料产业链“三大核心”产业集群,正在打造形成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专区。

可门临港产业基地依托水深港阔、不淤不冻的天然深水港优势,先后落地申远新材料、合盛气体、申马新材料、中国华电等领军企业,初步形成化工新材料产业、现代化能源产业、现代港口物流产业链条。

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图源:申远公司

罗源湾依托港口发展冶金产业集群,以宝钢德盛、罗源闽光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吸引青山集团、洲凯新材料等企业落地,构建从矿石开采、冶炼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 形成“绿色冶金+新能源”的产业格局。

环松下港区奏响的是一曲“舌尖上的产业交响”。这里依托福州松下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与口岸优势,构建起以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为核心的食品产业基地,成为国内领先、辐射海外的食品产业聚集区。

元洪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林双伟 摄

沿着逶迤岸线,一个个临港产业基地犹如“聚宝盆”,支撑着多个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集群,万华集团、连江申远新材料、罗源湾冶金集群等重大项目串珠成链,勾勒出一条生机勃勃的临港经济带,汇聚向海图强的雄浑力量。

向“”而行!

“最大”“首个”不断涌现

一座港,连接世界;一片海,托起未来。

历经沉浮,迈入“大船大港”时代的福州港,集聚发展航运、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海洋经济领军企业,临港产业在全球贸易和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愈加凸显,价值链持续向上游攀升,“最大”“首个”不断涌现——

中景石化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形成年产280万吨丙烯、380万吨聚丙烯的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产能,单厂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国产化率超99.5%的丙烷脱氢项目更是创造多个全国、全球“首台套”。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机组的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等关键部套技术均达世界领先水平;全球量产最长风电叶片在江阴港区出口,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从“跟跑”跨越到“领跑”。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下线。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恒申控股集团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商,并在业内率先打通上下游8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惠及全国同行业。

我国首艘装载国产科考装备的载人深潜器母船“探索二号”由马尾造船厂建造。

“探索二号”科考船。图源:福船集团

一连串“全球第一”“全国首个”的背后,是福州向“新”而行、以“海”为翼的自信与魄力。

如今的福州,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坚持产业强海,构建现代海洋工业体系,推动临港工业、海工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等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

太平洋的风,依旧吹拂闽江口

千年的丝路港

正以现代巨轮的姿态再度起航

驶向更加辽阔的深蓝

“闽人智慧”编辑部、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福州日报社出品

作者:王光慧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