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屏山时评 | 论道民企“生态圈” 破题创新“双螺旋”——2025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观察

2025-10-18 08:26:52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0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徐文锦 胡松坤 刘必然)10月15日,2025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福州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继2006年第四届非公论坛在厦门举办以来,论坛再次回到福建、首次落地福州。800多名来自政府部门、商界、学界的代表齐聚福州,探寻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径。

构建非公经济的“热带雨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美丽的浪花。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六年七下晋江调研,总结提炼“晋江经验”,其中就包括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十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对他们寄予殷切期许。

从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到10月14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不同场合提出建议、贡献智慧,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活力、增添信心。

中国民主建国会是我国8个民主党派之一,主要由经济界人士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组成。作为民建中央主办的高层次经济论坛,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20届,已成为动员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被视为观察中国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的窗口。

20多年来,论坛主题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如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加速开放的初期,论坛关注营商环境和市场准入;当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强调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时,论坛的主题聚焦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

历届论坛促进资源要素精准配置,推动政策与市场的有效衔接,为地方带来了项目、资本和人才。

本届论坛为何再次回到福建?民营经济是福建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截至2024年年底,民营经济贡献了福建全省近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的企业数量。

民建福建省委员会主委吴志明表示,一方面,利用论坛平台,展示福建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和“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策划一批契合度高、带动性强的目标项目;另一方面,传递非公企业的具体诉求,推动政策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助力非公经济行稳致远。

从思想碰撞到落地实践

这场相别近20年的重逢,交出了怎样的精彩答卷?答案藏在三个“度”里。

一是思想碰撞的深度。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在此背景下,本届中国非公论坛紧扣时代脉搏,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之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制胜之道”“民营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论坛上,各界代表展开深度对话、分享真知灼见。

二是项目落地的厚度。本次论坛现场集中签约3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突破440亿元,涉及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旅等多个领域,将为福建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福州,海盛科学谷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集创新、研发、智造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新一代都市工业综合体,未来将招引100家以上先进智造企业,构建超级工厂集群。在厦门,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1.5亿元,用于长风药业高端吸入制剂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在南平,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6亿元,打造生熟一体化智慧工厂,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这些优质项目的密集落地,正快速构筑起福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新高地。

三是合作共赢的广度。经历20届沉淀,论坛已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本届论坛不仅凝聚了福建本土优秀企业,更吸引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的知名企业。参会企业中,既有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也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业单项冠军。

论坛落幕之际,正是务实合作启航之时。与会代表走出会场,组成多路考察团,深入福州、厦门、莆田、三明、南平等地开展商务考察和项目对接。从思想碰撞到落地实践,让创新的种子在福建的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

推动“DNA双螺旋”上升

10月13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表彰3名经济学家“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再次彰显了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就地方发展而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就像“DNA双螺旋”,密不可分、相互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目前,福建省9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民企,70%以上的应用开发类省级科技项目由民企牵头或参与承担。基础良好、前景广阔,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15日下午的专题论坛中,与会代表围绕我国在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创新领域的实践与探索等展开专题演讲。在思想的碰撞激荡中,大家形成了几点共识。

其一,以创新驱动增添动能。当前,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引擎。福建正推动数据汇聚共享、整合开发、流通交易,建立了省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福建省政协常委、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院长宋志刚表示,应通过推动公共数据的充分共享和开发利用,以及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两方面举措,着力破除数据要素共享流通堵点。

其二,以产业升级优化结构。福建正提速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福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眼下,最有价值的还是将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工艺、产品进行深度融合,产生更大效益。”民建北京市委民营企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开域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侃,结合人工智能赋能水厂、零售、交通、制造、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践案例,展示了AI大模型在工业场景下的巨大价值。

其三,以改革攻坚激发活力。现场,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庄聪生讲述了晋江从一个面积仅为600多平方公里的福建一域,走向领跑全国的“十强县”的生动故事。他认为,“晋江经验”是创造晋江奇迹的金钥匙,其所蕴含的改革理念、发展思路,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改革规律,为新时代推动我国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

前路浩荡、大海汪洋,各种所有制经济各有优势,都有机遇、有未来。我省非公经济已蓄满风帆,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破浪前行。

扫一扫,看屏山君报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