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高精尖”航海装备,福建造!
2025-10-19 08:33: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0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张文奎 戴敏)最大吊重3500吨的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能在大海上实现自由翻转的深远海养殖平台,一艘艘使用场景涵盖内河、内湖、江河、沿海等的电动船舶……在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一项又一项来自福建的航海科技新技术、新成果集中展示,展现出我省海洋装备产业的强劲实力。 这些“高精尖”的航海装备有何特殊之处?其又如何赋能我省海洋强省建设?请看本报记者从大会前方发来的报道。 “大力水手”屹立潮头浪尖 高大的桩腿,粗壮的吊臂,稳当的甲板……步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在各式海上风电设备之中,一尊红白相间的大型海工装备模型颇为引人注目。 这台名为“正力3500”的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于今年4月底吉水,其以3500吨的主吊起重能力创下全球同类型风电安装平台的纪录,堪称“大力水手”。令人自豪的是,该装备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展出该装备的正力海工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平潭企业。 虽然名为平台,但由于具备自航能力,“正力3500”也可被视为一艘船。其能以8节航速航行,无需拖船牵引和抛锚定位,依托较强的载荷能力,能一次性装载数套风机设备,自航至风场后直接投入安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同时,全船采用电力推进与新型电控技术,在提升动力性能的同时,实现减碳绿色运行。 “起重能力是平台的看家本领。”正力海工华东市场总经理赵伟介绍,“正力3500”可安装目前绝大多数型号的风电机组,特别是适应20兆瓦以上大型机组的安装需求。此外,能实现运输、吊装、打桩“三位一体”,也是其一大亮点。 漂浮于茫茫海上,从何处借得外力打桩?赵伟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桩腿好比打进海床的“钉子”,而周围的海水就是最好的天然“锤子”。通过将海水引入舱内,平台能通过增大负载将桩腿牢牢打入海底泥沙以下数十米。4条长达136米的可自升桩腿,则能将甲板“顶”至海平面以上10余米,配合平台搭载DP-2动力定位系统,保障了恶劣海况下的连续作业。 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预计迎来爆发式增长,新增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9至25GW,全产业链投资或达80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中国风电装备不仅服务国内,也正加速出海。此前,正力海工已中标韩国灵光郡风场项目,实现国内民企承建国际风场“零的突破”。 赵伟告诉记者,随着“正力3500”进入全面总装调试阶段,这抹行驶在蔚蓝海面上的“中国红”,正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智慧平台赋能深海养殖 “原来这是养大黄鱼用的呀!”16日,在福建馆深海养殖展区,来自印尼的嘉宾萨利姆·达尔马对展出的“闽投1号”等系列深海养殖装备表现出极大兴趣。 通过5G网络,展区的显示屏上实时回传60多公里外“闽投1号”所处海域的各项数据,包括水体深度、pH值、盐度等关键水质指标,以及所在海域的气象信息。 由闽投深海公司投资建设的“闽投1号”,总长度92米、宽度36米、高度27米,养殖水体约6万立方米,现投放于连江定海湾海域。“‘闽投1号’是全省首个深海智慧养殖平台,目前以养殖大黄鱼为主。作为深海养殖平台,它不仅是大黄鱼的‘深海家园’,更是集智慧渔业与产研基地功能于一体的海上粮仓。相较于近海养殖,得益于深海优良的水体环境,‘闽投1号’所养殖的大黄鱼生长情况良好、塑形效果明显。经中国科学院检验认证,其品质媲美野生,具有较高营养价值。”该展区工作人员黄明峰说。 现场,能在大海上实现自由翻转的“乾动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乾动2号’的养殖笼体三分之一在海上,其余的在水下,通过遥控器控制实现养殖平台的翻转。它每周转三分之一到水面上晾晒,清理网衣上的附着物,提高养殖水体交换率,保证鱼儿的生长环境。而且,我们用的都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福建乾动海上粮仓负责人郭建涛说。 挺进深蓝,装备是核心。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深远海养殖新模式,大力发展装备型养殖,推广应用大型网箱、养殖平台等先进设施装备,提高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全省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25台(套),已建设深水大网箱6005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电动客船驰骋江河湖海 自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开幕以来,福建馆内的电动客船成为一大热点,参会嘉宾纷纷驻足,查看各艘电动客船的独特造型、应用场景以及船舶性能等。 “这艘电船很漂亮,主要运用于什么场景?纯电续航有多少?”17日,在电动船舶展区,一艘白色电动客船吸引了参会嘉宾陈威与同伴的注意。 “这是今年7月首航的全国首艘在海上运营的纯电动推进旅游客船‘屿见77号’,主要负责厦门湾各岛屿与景点之间的旅游客运,纯电续航100km,可支持其连续运营4趟厦门湾夜游航线。”该展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与传统燃料客船相比,电动客船拥有零排放、低噪声、高舒适度的优势,能为乘客带来‘如履平地’般的舒适体验。”福建省福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官良清介绍,以“屿见77”号为例,投用后,预计全年可减少燃油消耗近250吨,二氧化碳减排超400吨,相当于种植超2万棵树的碳汇能力。 “闽江会客厅”号紧扣“福文化”,采用福州古建筑的前庭、中堂、后院布局,深度融合“三坊七巷”、茉莉花、油纸伞等文化符号;“大金湖2号”外观融合福船文化精髓,形似元宝,寓意吉祥…… 据官良清介绍,本次展出的5款电动客船涵盖了内河、内湖、江河、沿海等福建所拥有的各种江河湖海应用场景。其中,“东湖之星”电动游船是福建首艘取得中国船级社最高环保等级的纯电池动力旅游观光船,“茉莉号”电动游船则是福建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纯电力推进船舶,一项项荣誉也标志着福建已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动船型方案。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