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
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
暨第四届考亭论坛
在福建南平举行
“知与行工夫,须著并到。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是大儒朱熹重视
“穷理”“践实”与“力行”重要论述
时至今日
我们如何汲取朱子智慧
思辨全球生态治理困局?
又将如何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今天我们从“居敬穷理”聊起
共鉴朱子智慧的当代答案
↓↓↓
朱子对“居敬穷理”的阐发
“居敬”源出《论语·雍也》,“穷理”则出自《周易·说卦传》,朱熹将二者相结合,构成其道德修养和认识方法。
《朱子语类》中指出:“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
通俗地说,“居敬穷理”就是要求人们保持恭敬、谨慎、专一的心态探究事物的本质,用它来克制私欲、物欲和邪念,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使得时时事事都合乎“理”的规范,有助于人们建立和谐有序的工作秩序。朱子认为通过居敬穷理的修养磨炼,久而久之,就能使天理明、人欲消,即能自觉奉行道德规范,达到存理去欲的终极目的。
从居敬穷理到存理去欲
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担当
当今全球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秩序在合作与对抗中重构,让人们忽视了应循的“天理”,而经济快速发展又大大膨胀了“人欲”。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南极净土屡遭破坏,热带雨林面积退缩等现实问题深深刺痛着每个关注地球健康的心。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致力于在全球生态治理中展现中国担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福建,始终敬畏自然
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绿色是福建重要的发展优势之一。从三明颁发全国首张林业碳票到南平推广森林生态银行模式,福建积极落实“双碳”行动,点绿成金,拓宽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厦门着力生态治理,让筼筜湖实现生态蝶变,从臭水湖摇身一变“城市会客厅”,有力推动了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为高端现代服务业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动了周边城区的快速发展;龙岩、漳州、厦门三地携手深化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从“九龙分治”到“流域共生”,沿九龙江畔打造风光如画的滨江公园,大大丰富百姓休闲场景。
在找寻经济建设和生态发展的平衡点上,朱子智慧深深影响了福建实践。从居敬穷理到存理去欲,福建始终敬畏自然,推动经济发展与自然规律相适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全球生态治理困局中交出福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