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探寻闽湘两个“君山”的历史人文渊源
www.fjsen.com 2025-10-19 14:58:39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都梁石

湖南省岳阳君山岛是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地标。四十多年前,我在湖南师大地理学院读本科时就到过君山岛实习。今年8月,我专程到君山岛故地重游,既是再次体验诗仙李白“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的美丽风光、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湖景,感怀黄庭坚“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的开怀豁达,更是去探寻闽湘历史上一段鲜为人知但又值得回思称道的深厚渊源。

从洞庭君山到马尾君竹

千年迁徙的族脉印记

福建福州马尾君竹村世代聚居着任氏宗族。最早的渊源要上溯至湖南岳阳,君竹村任家祖先是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迁徙至福州的。史料可查,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岳州任献文和任献明两兄弟为避战乱,从洞庭君山出发一路迁移,到了福州马尾君竹村,兄弟俩发现此地山形水势像极了家乡君山,故就地定居下来,以老家的君山命名,寓意对家乡的怀念,展现不忘根本之志向。任氏始祖勤奋开拓,繁衍子孙,在马尾君竹村延脉发展,散枝发叶,后又迁入周边县市,也有到海外发展,还有迁到我国台湾等地的,这实际上构成了湘台闽台历史的血脉相连。

无独有偶,缘联两头,闽湘两个“君山”共同续写着闽湘历史文化人脉族缘。岳阳君山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名,相传《荆州记》记载:“君山上有道通吴之包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洞庭湖中有山,曰洞庭山……湘君所游和所居之地,故曰君山。”君山名称有纪念君妃之意,有对联称:“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君山处于洞庭湖中,是一个拥有湖光山色的半耕半渔之地。

而福州马尾的君山,及山下的君竹村,是任姓祖先从中原迁移到岳阳洞庭湖的君山后,又继续南迁入闽,在马尾“君山”“君竹”定居下来后世代繁衍。任姓是马尾君山第一大姓,他们依闽江而居,过着半耕半渔的生活。如今在福州马尾的君山和君竹村留下了祖先居地历史文化的记忆。今年2月笔者专门到马尾君竹村调研,登上马尾君山纵览闽江之秀,拂面闽江在此分叉的三江来风,感受“灵山福地”高古气韵。走进君山脚下的任氏宗祠,古朴庄严,规制宏大。宗祠族谱记载着祖先任氏两兄弟迁入福州的历史,他们的出发地就是洞庭湖的君山,有山有水、风光宜人,适于农耕植茶和渔作,马尾君竹仍依稀保留着祖地生产生活的遗风。

任氏家族勤勉奋发,君竹村民顽强刚勇,开拓进取的精神承传祖地民风。清代,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任氏族人利用靠近船政学堂优势,到船政做事或报考船政学堂,走出了众多海军将领和水兵。自1867年以来,君竹任氏家族涌现出了许多海军世家,走出1000多名海军将士,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水兵家族,为中国海军海防作出了重大贡献。

无“任”不成舰

近代海防的血性篇章

100多年前的马江海战和甲午海战是发生在中国东部沿海悲壮的海上交锋,是中国强海御敌的保卫战。透过历史的风烟,马江海战和甲午海战到现在已经分别有140多年和130多年了,这两场海战虽然失败,但却是中华民族图存救亡的一场初战,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敌振兴国威的艰苦尝试。

在这两场海战中,可以发现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迎战的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入列舰中,带兵打仗、指挥战舰的主要是福州人,而舰上水兵多是福州马尾君竹村的任氏族人,笔者认为,这一历史现象是“无湘不成军”的福建版本,也是对“无闽不成舰”史象的进一步佐证,谓之为“福州管带任家军”或“无任不成舰”也是恰当的,这里蕴藏的一段闽湘船政文化渊源与跨省联系的历史素材值得回思。

1884年8月,马江海战迎战的福建水师主力舰有11艘,舰中海军官兵福建籍居多。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朝海军有四支水师舰队,称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水师。北洋水师中大部分军官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北洋水师主要将领中除丁汝昌是安徽人、邓世昌是广东人外,其余基本上是福建人,绝大部分是福州人。

甲午海战中,“经远舰”是其时参战的中国海战主力舰,管带林永升是福建侯官人。同治六年(1867年),林永升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是第一期毕业生。在悲壮的甲午海战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林永升管带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率舰上全体官兵勇猛抗敌,舰船几经炮火歼击仍勇猛开进,直至沉没于黄海大连附近黑岛海域,林永升与200余官兵壮烈殉国,谱写了一曲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壮歌。清政府因林永升在海战中的表现授其“争先猛进,死事最烈”勋,追赠太子少保。与林永升同舰殉国的有几十名福州马尾任氏家族族人,有名字可考的舰官十多名,如经远舰正副炮弁任其德、任升灿;水勇、鱼雷副头目任金仁、任新銮、任金荣;舱面副头目任稊等,还有许多任氏水勇,这些任氏族人基本来自马尾的福州君竹村。福州马尾君竹村族人先辈并不是本地人,而是与湖南洞庭湖君山和船政文化有着历史迁徙的深刻渊源。

马尾君竹任氏家族水勇在甲午海战中表现出忠勇爱国的气节已在有关史料中明载,而在之前的马江海战中表现出的英勇作为却石沉史海鲜为人知。据马尾君竹村任氏家族族谱记载,在马江海战发生的早期,君竹任家村民表现出湖湘文化的血气,主动防敌抗战,顶替未及时应战的正规军,自发组织起来抗击法军。1884年8月,法国远东舰队6艘军舰侵入马尾港,伺机攻击清军。其时清廷腐败无能,执意求和,采取不抵抗方针,导致被动挨打。8月23日,大量任氏乡勇主动参战迎敌,保卫国土,遭法国军舰炮击而牺牲。

马尾处于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基隆港较近,自古是福州城之水上门户,近代辟为五口通商口岸。早在1866年湖南岳阳人左宗棠倡导创办船政,福州沈葆桢接力船政事务,这里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成就了船政文化的兴盛,持续了闽湘文化的历史渊源,也使马尾君竹村有志青年有了用武报国之地。

在马尾君竹村居住的任氏家族自古遗传勤奋攻读、执着上进的耕读文化基因,在船政发展时期,大量任氏族人蜂拥送子弟到船政学堂,一时形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热景。任氏族人有部分考上正规学堂,另有大量文化程度较低的报名参加水勇,学有所成的任氏传营教官照顾族人从家乡招募大量水兵,促使君竹的任家子弟源源不断当了船政水兵,造就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任家军”之说。

“任家军”作战勇敢、勤奋坚韧,流淌着中华民族优秀基因,传承了从中原汉人迁入湖南岳阳君山的湘籍先人、后又迁入福州马尾的任氏先贤一代代优秀品质,其历史事功可比肩闽湘历史上的湘军、楚军、湘勇称誉之说,铸就了“任家军”海军兵勇的刚韧传奇。

从文化交流传承的视角来解释闽湘历史上的这段渊源,我们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内在力量。在福州马尾君竹任氏宗祠里,悬挂着“五知堂”牌匾,这是宋真宗为表彰任氏家族的贡献亲赐给任氏家族的。“五知”为“知恩、知命、知道、知足、知性”,集传统儒教和理学的“濂学”“闽学”要义,是教导后代如何做人做事的家训,正是两次海战中任家村民和“任家军”展现尽职尽责、舍生报国担当的精神源泉,也是闽湘共创船政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

福建船政文化孕育的人才虽然历经中法马江、中日甲午海战而光华失色,但船政文化的传承却植入中国的海洋开放之梦想,船政学堂、船政教育的薪火不断传续。中国海军教育在天津、烟台、南京、广州等地的学校都受到船政文化教育模式的影响,历任海军总长、海军总司令以及一大批海军军官都来自福州籍或福建人。

湘江夜话的海洋延伸

洋务先驱的“海国图志”

湖南虽然是内地省份,但也传承着重视水师、强化海防的理念。作为一个内地省份,湘军湘勇善战陆地世人皆知,但也早早谋划水师防务,与中国海军有着深刻渊源。

1849年冬夜,湘江的一叶扁舟上,62岁的林则徐与37岁的左宗棠进行了一场关于“海防”与“塞防”的长谈。林则徐和左宗棠是联结闽湘文化渊源,致力为国报效的杰出代表。

林则徐早在任湖广总督时,就到岳阳考察过。《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1837年)载:“8月28日登岳阳楼,望洞庭全湖,乘船由水路经过湘之善化到长沙。”林则徐从湖北监利到洞庭湖岳阳考察水利防汛和岳州水师水务,关注洞庭湖及君山岛周边的堤防,抒写了闽湘文化历史渊源的岳阳洞庭湖篇章。

从岳阳湘阴走出来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创建中国近代的第一支真正的海军,即福建水师。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极力倡导在福州创办船政,福州人沈葆桢接任后造出一批舰船并于1879年成立福建水师,成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因而左宗棠、沈葆桢都可被称为中国海军之父。与福州马尾君竹村接邻的罗星塔一带处于扼守闽江口的战略要地。福建船政之所以选址马尾罗星塔君竹村一带,是左宗棠细心考察甄选的结果。

1850年,林则徐从云贵总督位上辞职回乡养病,时刻反思着广东禁烟时被洋船欺压的软肋,专门考察了闽江口防务,致力重整闽江口海防,主持重修了数十处炮台,其中包括马尾罗星塔君竹村一带的炮台。左宗棠数次亲临马尾罗星塔、君竹村一带闽江口岸视察,1884年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回福州处理中法马江海战事务,感叹先辈恩师林则徐在闽江口选建海防炮位的精到,心里尤增践行洋务、报国图强的志向。

曾国藩是湘军创始者,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者。1853年,曾国藩组建湘军。彼时太平天国军占据的长江流域地区,水系发达,有长江及支流纵横之险。水军强大,谓为“以舟楫为巢穴,凡律水之区,城池无不摧毁,口岸无不蹂躏,大小船无不掳”。如果不备水师不可能与太平军战斗,因而曾国藩、彭玉麟先在湘潭杨梅洲建立船厂,从粤省引入先进技术建造船舰和火炮火器;又在湘水上游之衡阳筷子洲,建立水师日夜操练。为与太平军争夺制江权,曾国藩在筷子洲建立造船厂,并秘密训练水师,逐步形成正规的水军水师,在长江流域与太平军角逐。

而作为创造“任家军”祖地的岳州,是湖南唯一直临长江通江达海纳湖的城市,在中国水师海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清代这里驻扎着岳州水师营,湘军水师统领之一的杨岳斌在岳州抗击太平军展开了湘阴保卫战,毅然组织军队守卫湘阴,硬是保住了湘阴县城;以杨岳斌水师为先锋的湘军水师在岳阳城陵矶一带大战太平军,又溯长江而上先后收复了岳州、武昌、汉阳等地。清早期在岳阳设立岳州水师营,负责洞庭湖及长江水域的防守,守卫巴陵、临湘、华容等地水路。岳阳的城陵矶宋代开港,明代设巡检司,清代设立中国第一个海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君山岛是攻守岳州的要冲,是水师回旋腾挪之要地。离城陵矶咫尺的君山岛自古以来是战略要地,扼守洞庭湖东部入口的咽喉。

无巧不成书。元代时有一个福州福清人叫何尚父的在岳州当过知府,留下良好口碑。元代灭亡后其子何仲谦鉴于其父深受岳州百姓拥戴及岳阳的山水之宜,决定落籍巴陵县成为巴陵人,以此开启了闽籍何氏家族一支在湖南岳州繁衍的历史。岳阳何氏出了有名后代何锦云在湖南和福建任过官,当过福建候补通判,顺昌、福鼎两县知县。离任时当地百姓悬挂“官清民乐”灯笼以示赞扬,辞官回岳州后倡修洞庭湖凌云塔,是湖南省现存最大的石宝塔之一;还建造船难救生机构,为岳州洞庭湖沿岸百姓造福,一时传为佳话。

从历史烽烟到文旅新篇

君山岛的双重叙事

此次岳阳君山岛之行收获满满,寻踪福州马尾君山任氏家族的源脉之地,解锁闽湘两个“君山”的文化渊源,心中涌现闽湘先贤为国担当的历史画卷。古为今用,薪火相传。与当年相比,现君山岛的旅游开发已是焕然一新,昔日岛内的土路变成宽敞的柏油马路,游客入岛有大巴车摆渡。君山银针御茶园、柳毅井、二妃墓、湘妃祠等景点修缮一新,5A级景区的管理服务井然有序。泡出的君山银针茶竖立杯中一如当年“亭亭玉立”,导游讲解景点历史故事也是娓娓道来。

当然,如果能增加闽湘两个“君山”与船政文化历史渊源的展陈和讲述,将福州侯官精英民族英雄林则徐、湖湘文化代表人物民族英雄岳阳籍左宗棠及闽湘“两个君山”之任氏家族的历史与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福建船政文化串联起来,这何尝不是深挖闽湘文化故事、加强跨省文旅融合、提升岳阳文旅影响力的点睛添彩之笔呢?

福州马尾君山与岳阳君山岛虽隔千里,却因深厚人文渊源紧密相连。当下深挖两地文旅合作价值,让游客既“慕名”品名人故事、激爱国担当,也“慕缘”探地理族缘、感闽湘近代作为,更“慕茶”赏双非遗茶香、享茶旅之趣,方能让这份跨域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彩。

(作者系福建省文化厅原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李雅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