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港口升级蹄疾步稳 筑牢“海上福建”发展根基​
www.fjsen.com 2025-10-19 20:19:01 陈楠 来源:东南网

2025 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举办

东南网10月19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金秋时节,以“福海扬帆 绿动领航”为年度主题的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开幕。会场内,航海装备新技术与港口发展新蓝图交相辉映;展区外,福建港口建设的最新成果与跨区域合作动态,正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大会现场,从总投资超 2000亿元的172个签约项目到专家对港口发展的深度建言,从亮眼的吞吐量数据到“丝路海运”的全球布局,无不彰显着福建港口升级的强劲动能。

“借助‘昌厦 — 港通’海铁联运班列,我们企业的货物从南昌到厦门港出海,比以往缩短了3天运输时间!”来自江西的企业代表的感慨,道出了福建港口与内陆省份联动的实效。

福建港口早已不是“区域性港口,而是连接内陆与全球的枢纽节点。作为闽赣、闽鄂联动的重要延伸,福建港口集团与内陆省份的班列协同持续深化——继2025年3月闽赣推介会达成15项合作、开通赣州至厦门直达班列后,“昌厦—港通”通关模式已实现南昌货物出海时效缩短3天;8月首发的“襄阳—厦门—东南亚”铁海联运班列,更让湖北货物经厦门港至东盟的周期缩减近半。

作为新晋开通的跨区域通道,2025年8月31日首发的“襄阳—厦门—东南亚”专列,满载66个标准箱货物经厦门港转海运出口东南亚,而襄阳2025年1-7月铁海联运线路货物量已同比增长140%。这种“以港带陆、陆港联动”的模式,不仅拓展了福建港口的经济腹地,更让“海上福建”的辐射范围突破地理边界。

在这次大会上,福建港口发展的一组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2024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25.47万标箱,福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35亿吨,两大港口均跻身全球前20名;全省重点港区万吨级以上泊位占比达61.4%,可停靠全球最大型船舶;湄洲湾港罗屿40万吨级码头已接卸40万吨级矿石船36艘次,对台中转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其连接中巴的“丝路海运”铁矿石航线累计运量更突破1000万吨。

“这些数据背后,是福建港口硬件设施与运营能力的双重升级。”福建港口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绿色转型成效与装备升级成福建港口发展的核心亮点:湄洲湾港东吴港区加速推进动力设备“油改电”,八方码头已累计投入6台纯电新能源装载机,国投煤炭码头则配备8台电动装载机,全港区配套智能快充系统保障作业续航。其中国投码头的8台电动装载机年可节约柴油39.6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0吨,按单台设备年减碳130吨测算,全港区新能源装载机年减碳超1800吨,年节约能耗成本超300万元。福州港江阴港区的“丝路海运”布局成效显著,已纳入13条命名航线,2024年通过这些航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50万标箱,成为衔接内陆与全球市场的重要节点。

港口装备制造的技术突破同样引人瞩目。平潭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振华重工联合打造的“正力 3500”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主吊机起重能力达3500吨,为全球同类型装备中最大,具备DP—2定位系统和原地抗台风能力,标志着我国高端海工装备制造跻身国际前列。福船集团旗下东南造船展示的 18500DWT 油化船同样彰显绿色技术实力,该船配备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装置(SCR)以符合IMO III级标准,采用变频液压驱动液货系统与轴带发电机组,航行时可实现无发电机组运行,大幅降低能耗与排放,截至2025年8月已成功交付10艘,获国际市场认可。

记者注意到,作为大会核心成果,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现场集中签约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991.5亿元,加上前期对接项目,本次大会累计签约172项、总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多个项目直接赋能港口升级:五洋集团新建大型 LNG 运输加注船项目,将填补福建港口LNG加注能力空白;明阳智能海工装备制造综合开发项目聚焦深远海装备,为港口拓展海上作业场景提供支撑;海图水下机器人项目可精准服务港口航道检测与维护,提升运营安全性。

“这批项目凸显海洋新兴产业导向,聚焦装备制造、新能源、智能服务等领域。”福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落地后将推动福建港口从“货物枢纽”向“产业枢纽”转型。

“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正陷入‘船已造好,燃料未就’的僵局,破局关键在构建跨行业需求合力。”在大会主论坛上,奥赛能中国董事长汪庆周的发言引发强烈共鸣。他建议福建联合钢铁、发电等行业形成燃料需求合力,同时加快电网升级、氢能加注等配套设施建设。

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则从产业全局提出建议:“福建港口升级需紧扣航海装备转型主线,当前我国船舶配套国产化率仅 40%,港口应成为国产化装备的‘试验场’。” 他指出,福建可重点推进智能船舶规模化运营、绿色港口示范项目建设,目标到2027年实现港口岸电使用率100%,同时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标准对接,提升“丝路海运”国际话语权。

责任编辑:蔡秀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