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理”这两个字,中国人太熟了。争论时,大家总把“你要讲理”挂在嘴边。
“理”为何物?穿越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就像刻入人体的DNA,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以绵绵不绝的穿透力,外化为每个人的本能反应。
18日,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在南平举行,屏山君在会场看到,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面孔用不同的语言,热烈探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回 声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如果山水有记忆,一定会对眼前的景象油然而生熟悉感。
800多年前的考亭书院前,也是这样讲论不辍、学者云集。天光云影间倒映出的每张面孔,都刻着“穷理以致知”的渴望。
在大会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以朱子的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启了自己对于朱子学当代价值的理解。
“这是在讲学习的方式。”蒙曼说,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主张眼到,口到,心到,这都是在尊重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也是解决当代许多问题的有效方法。
实际上,从尼山到考亭,从孔子开创儒家文化,到朱子以儒家为根本,吸收道、佛思想营养,构建了以“理”为核心,涵盖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的新儒家学术思想体系,学习、思考、创新的方式始终贯穿其中。
《月映武夷》演出现场。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穷“理”的过程中,难免有中途遇阻,四顾茫然的时候。朱熹写的“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就是描述这种情况。他在进行理论探索时,始终觉得走不下去,后来听了老师的话,潜心把前人的著作重头读了一遍,忽然恍然大悟,慧至心灵。于是就做这首诗说:“当我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像一条船在河里搁浅了,我怎么推这个船也推不动,但是一旦源头活水来了,就像江边春水生,这个船自然浮起来了,不要推了,它可以在中流自在行。”
论坛中,屏山君观察到,不少嘉宾都建议重读朱子,读他集古人之理,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也从他的思想出发,开启今人之智,解答当下之惑。
新 声
汲古是为了更好地润今。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他说:“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为朱子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打开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和创新空间。
武夷山朱熹园。于崇高 摄
在本次大会上,关于朱子学研究的时代“新声”不断——“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看朱子与朱子学”“在‘第二个结合’中焕发朱子文化的生命力”、“朱子哲学的现代重释与文明意义”等讨论,纵论朱子学与现代文明,共探如何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引,推动朱子学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果说,与会学者的交流展现了朱子文化学理上的当代化,19日的“书院文化”采风之路,就是对朱子文化物态和实践当代化的生动展示。
从考亭书院到朱熹园,再到朱子长期讲学、生活的五夫镇,游客们站在朱子AI数智人跟前,排队与朱熹“对话”;在校园中,“朱子四礼”系列主题活动、中小学朱子成年礼和敬师礼等活动蔚然成风;在19日晚举行的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中,寒泉精舍等几十处核心文化场域成为赛题源头,朱子“格物致知”思想融入演讲命题,选手们将典籍记忆转化为当代阐释,让知识竞赛变成了一场精彩的文化思辨。
做“讲清楚”的践行者,当“走出去”的传播者,新声奔涌,朱子文化正在大地山川与乡野城郭之间焕发新生。
合 声
朱子认为,应当通过理的探究来贯通天人、古今、中外。
这种思想格局,使朱子学既有深厚的本土根基,又具有开放的世界眼光。
本届论坛,有来自美国、法国、韩国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嘉宾参加。大家一致认为,借助“他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
论坛上,各国学者就朱子文化如何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生展开积极交流。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退教授田浩说:“研究其他国家文化的一大好处,在于能够观察对方是如何思考和看待类似问题或挑战的。在另一种文化中,我们通常更易于清晰、客观地感知熟悉的事物,能够对自己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有新的认识,从而对文化议题有新的理解。”
在嘉宾们的交流中,屏山君也深刻体会到,在人类文明的源头处,各大文明早已埋下相通的智慧基因。
在历史上,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就认为朱子学中的“理”与其“单子论”有着诸多契合,二者都强调了宇宙万物的内在统一与秩序。类似的哲学共鸣,在大会现场也被现场的海外学者频频提起。
在当下,如何正视“分殊”而探索“理一”?塞舌尔前副总统、塞舌尔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文森特·梅里顿在大会主旨报告中提到:“朱熹所强调的修身养德、道德领导力以及人性本善的理念,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纠偏之道。”文森特·梅里顿认为,它提醒我们,在与世界相处时,必须以德行和尊重为根基,秉持理解与和解的精神。
在他看来,正是这种道德指引和坚守原则的精神,构成了本次大会的主题⸺“发扬朱子文化时代价值,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生”,彰显了社会伦理基础与构建不同民族文化桥梁之间的密切关系。他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考亭奏响的“和合”之音,让朱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也让世界听见了中国智慧的铿锵之声,必将在未来迎来更深更广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