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看县域 | 厦门海沧:“双链”融合育新质
2025-10-20 07:55: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0月20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林泽贵 通讯员 林晓蕾)近日,厦门特宝生物核心产品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获得重磅批准——新增适应症用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持续清除,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成人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药物,我国由此跻身全球乙肝临床治愈第一梯队。 这一喜讯与特宝、盛迪创新药获批,万泰生物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首针接种等“高光”场景交相呼应,与士兰集宏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生产线投产等成果共同勾勒海沧多产业突破轨迹,彰显“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痛点、产业发展反哺创新研发”的双链融合路径。 作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核心承载区,海沧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核心逻辑,在研发投入、产业突破、价值转化中递进发力,交出新质生产力培育“海沧答卷”,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样本。 链上赋能 科创攻坚破局“卡脖子” “使用基于派格宾^®的治疗后,31.4%患者在治疗结束随访24周后能实现HBsAg(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且HBV(乙肝病毒)DNA持续抑制,真正走向临床治愈。”特宝生物研发管理部总监周婷说,通过创新联合疗法,为我国7500万名慢性乙肝感染者带来希望。 HBsAg持续清除是重要临床治疗目标,目前被认为是获得HBV功能性治愈的标志。派格宾^®作为首个获批用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持续清除适应症药品,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基石药物,将为未来联合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坚实基础,助力更多慢性乙肝患者实现更高的治疗目标。研发中,厦门生物医药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药物检测,厦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实验室赋能临床研究,省药监局“一站一部两中心”、区“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分中心靠前指导,“企业攻关+政府赋能”模式加速创新落地。 在海沧,此类以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案例频现。9月9日,万泰生物九价疫苗“馨可宁^®9”完成首针接种,其自主研发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打破国外酵母表达技术垄断,生产成本降低40%,储存条件更适配基层医疗场景。研发中,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提供的馨可宁^®二价HPV疫苗上市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数据,为九价疫苗筑牢基础。2025年以来,海沧3款创新药获批,58款在研新药占全市86%,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病等领域;1—8月,新获批3类医疗器械88项,占全省84.62%、全市94.62%;生物医药成为科创破局核心标杆。 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同样亮眼。集成电路赛道,士兰集宏突破第四代SiC MOSFET量产工艺,9月竣工的8英寸SiC芯片生产线年产42万片,达产后可满足国内40%以上车规级SiC芯片需求;同期竣工的法拉电子项目研发高频低阻薄膜电容器技术,投产后将新增190亿微法产能,年产值5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中仑新材PHA锂电打破高端膜材进口依赖,BOPA膜全球市占率20%。 海沧“链上赋能”始终精准匹配各产业科创需求:为生物医药设专项基金支持临床研究,为集成电路企业搭建“设计—制造—封测”协同平台,为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提供工艺放大服务,科创力量成为各产业突破“卡脖子”的核心动能。“海沧的研发补助和成果转化支持,让我们持续投入研发创新更有底气,实现产业链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中仑新材董事长杨清金说。 锚定产业“种”创新 中仑新材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通过超景深显微镜观测新一代动力电池封装用膜材的微观结构,屏幕实时跳动着材料抗穿刺与抗冲击数据。在海沧,不搞脱离产业实际的研发,创新始终直击产业痛点。 多产业科创突破,得益于海沧对“创新链围绕产业链布局”的长远规划。海沧辖内“无高校、无大院大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却达57.38亿元,投入强度5.32%(连续两年超5%),远超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其中,95.71%研发投入来自规上工业企业,54.92亿元精准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92家企业研发费用超千万元,特宝生物等12家龙头企业突破1亿元。这种“企业主导”模式,源于海沧对产业规律的把握:新兴产业培育需5~10年周期,唯有将创新“种”在产业链上,才能避免“风口依赖症”。 围绕“3+3+4”现代化产业体系,海沧搭建139家各级创新载体(含国家级29家),提供“研发—转化—产业化”全环节支撑。生物医药领域,搭建各类创新服务平台50余个,为企业提供源头创新支撑和技术服务,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314亿元,生物医药港连续6年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前15强;集成电路领域,士兰微、安捷利美维等联动创新载体,实现从高密度载板到芯片制造的技术贯通;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依托创新载体检测与中试平台,中仑新材等企业快速实现技术产业化。 针对不同产业特性,海沧定制培育机制: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便以“战略性培育”支持万泰生物、特宝生物等企业度过“十年无产品”研发期;集成电路技术迭代快,2015年便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如今迎来产能释放;新能源新材料需求紧迫,便推动创新载体与企业联合攻关。 “海沧创新不‘撒胡椒面’,而是根据产业阶段‘量身定制’。”海沧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副局长康木生表示。依托“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库”,海沧实现“小升规—规升高—高转巨”梯次赋能:厦门鑫朋工贸从家庭作坊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厦钨新能源凭高镍三元材料技术成为行业领军者,创新要素持续向各产业链集聚,“双链融合”根基持续夯实。 链上跃升 生态聚能强根基 “从对接到拿地仅45天,海沧效率和创新生态让我们决定落户。”9月的2025年海沧招商大会上,达昊精密项目负责人Thanga的发言引发共鸣。投洽会期间,海沧累计签约超1400亿元,45个区级项目总投资285亿元,涵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领域,形成“引进龙头、带动链条”的滚雪球效应。海沧区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在全市招商实绩竞赛中排名第一,“投资海沧,就是投资未来”成客商共识。 招商引资“强磁场”,源于海沧对创新与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解“融资难”,成立高特佳瑞鹭基金、厦门心血管产业发展基金等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基金,开展政银企对接会,推“投贷联动”;解“人才缺”,实施“湾区人才计划”,与省、市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配套叠加,进一步集聚高层次人才;解“通关慢”,设立厦门生物材料特殊物品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通关效率。同时,为集成电路企业协调电源与用地,保障产能落地;为低空经济、AI等新兴产业搭建应用场景,加速技术商业化。 创新与产业的融合,最终转化为民生福祉。海沧推出惠民政策:12~14周岁厦门户籍或学籍女性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九价疫苗接种可获补助;将鼻咽癌筛查、阿尔茨海默病筛查纳入今年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惠民项目与新优药械推广深度融合。 “双链融合”下,海沧实现能级跃升,2024年首次入选“全国创新百强区”,连续5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总量连续多年居厦门各区首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其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贡献超六成规上工业产值,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柱。 从昔日小渔村到“双百强区”,海沧30余年发展,是“科创赋能产业、产业滋养创新”的“双链融合”实践史。海沧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八办”机制、“进不了窗口”服务,以更优生态推动项目落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多“海沧力量”。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