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跨越山海 大圣文化如何串起两岸与海丝情缘?
www.fjsen.com 2025-10-20 16:29:26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研讨会现场。

东南网10月20日报道(记者卢金福 文/图)10月19日,第三届闽台大圣文化交流暨大圣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大圣文化背后跨越时空的联结。作为大圣文化的重要源流地,福建不仅历史性孕育并保存了以“齐天大圣”“通天大圣”“丹霞大圣”为代表的多元信俗形态,其文化生成与流布更深深植根于两岸人口迁徙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网络,既是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标识,也为深化跨地域文明互鉴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千年源流:从闽越遗存到文化标识

大圣文化是古闽越及早期汉民族自然崇拜的历史遗存,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闽人智慧的代表性内容。在融合中国儒释道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福建多山地丘陵的地理环境与温暖的气候,为猿猴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福建省文联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林蔚文表示,早期的猴神信俗通过民间的不断塑造和演绎,在明清时期受到《西游记》的影响,逐渐衍变为齐天大圣信俗。明清以来,大圣信俗在福建各地广泛流传,并呈现出异同相间的文化风貌。

南平顺昌是大圣信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末五代,鼎盛于元明时期,被海内外信众尊为“大圣祖地”。2011年,顺昌“齐天大圣信俗”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遗存图片展。

顺昌县域遍布宋元明清各时期大圣文化遗迹,目前,已发现祭坛、神位碑刻及庙堂120余处。其中,“通天大圣”冠名登记在册的祭坛及祭坛遗址78处。尤为珍贵的是,顺昌大干镇宝山双圣享堂内供奉的“宝峰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元代墓祭冢式神位最为著名,比吴承恩版《西游记》成书早200余年,为研究大圣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关键实物佐证。

顺昌以活态传承大圣文化,举办大圣文化为主题的元宵系列民俗活动、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十七举办的大圣诞辰祭祀庆典活动,都吸引众多海内外大圣信众和大圣文化爱好者如期而至。

大圣文创展。

顺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常传介绍,近年来,顺昌县积极推动大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出版文化丛书、打造“宝山大圣”公共品牌、建设文化交流中心等举措,持续增强大圣文化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学术研究则为大圣文化的传承注入了专业力量。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联合顺昌县连续举办大圣文化交流研讨会,有力推动了该文化的学术建构与当代转化。今年研讨会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省闽台传统文化研究会、顺昌县大圣文化交流协会共同承办,不仅在海内外征集到39篇学术论文,更首次进入高校举办,标志着大圣文化研究从地方实践迈向更高层次的学理建构与跨界协同,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跨越山海:从两岸同根到海丝传扬

大圣文化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地域界限,成为连接两岸情感的重要纽带。明清时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水师官兵驻扎定居台南后,逐渐将大圣信俗播至台湾。台湾信众多称齐天大圣为“大圣爷”“大圣王”,目前信众在300万人以上。

“在台湾民间信仰中,大圣爷是众所周知且极具特色的神明。”台湾高雄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系教授谢贵文表示,全台主祀大圣的庙宇有28座,在许多观音、王母娘娘及临水夫人庙中,大圣也常作为陪祀神明存在,私人神坛中的供奉更是不计其数。而台湾大圣信俗的“根”,与大陆紧密相连——许多庙宇的香火直接源自大陆原乡,如全台最早奉祀大圣爷的台南市万福庵,其神尊便是明郑将领阮骏夫人来台时携带,清晰的香火脉络,印证着两岸大圣文化“同根同源”的深厚渊源。

嘉宾演讲。

大圣文化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播至东南亚多个国家,成为海丝文明互鉴的生动载体。在泰国,数十座专祀大圣的宫庙分布各地,大圣文化深入人心,尤其受年轻人追捧。泰国汉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谢玉冰,从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寻访泰国各地的大圣庙宇,曾出版《行者--齐天大圣:从文学形象走向神坛的猴子》《神猴: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的故事在泰国的传播》等专著。

她认为,“孙悟空代表的力量与智慧”是吸引泰国年轻人的核心,而让古老文化与当代人心灵、生活产生连接、实现叙事重构,正是其传承的关键。“保护与传承的目的不仅是发展旅游业,更是让文化跨越时空,引发人类共鸣。”谢玉冰的这番话,道出了大圣文化海外传播的深层价值。

在马来西亚,大圣文化同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武来岸玉封石拿督庙已有150年历史,2009年,一座耗资88万马币、由石材制成的“马来西亚最高孙悟空塑像”在此落成,成为当地大圣文化的标志性景观。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教授黄绥耀表示,大圣信俗本是山林文化信俗,随着人们跨越海洋,传播海外至东南亚,其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显现了山地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互动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不忘文化根本,不仅传承与守护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生根发芽,还负起传扬与交流的重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与融合。”

本次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与文化对话,让大圣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山海,串起两岸情缘,延伸海上丝路的文化足迹。

责任编辑:蔡秀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