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吴洁嫦(左二)与三个儿女在荷山中学大会堂前合影。福建日报记者 汪洁 摄
刘永世(中)生前在荷山中学了解学生用餐情况。 (荷山中学供图)
东南网10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汪洁)
18日,记者驱车前往位于泉州市惠安县东岭镇的荷山中学,迎面吹来的风夹杂着些海边特有的咸腥味,是荷山学子熟悉的味道。
荷山学校董事会董事长、马来西亚侨胞刘永世的夫人吴洁嫦带着三个儿女,再次来到这片丈夫心心念念的校园。看着眼前崭新的校舍,吴洁嫦止不住地流泪说:“我丈夫生前花了很多的心血在这里。”
1922年,刘永世的祖父刘玉水以微薄的薪水在家乡播下教育火种,建起这所乡村学堂。这所侨校跨越百年,从“让农村孩子读得起书”到“让农村孩子读好书”,见证了三代侨胞倾资兴学、造福桑梓的动人故事。
南洋赤子心 薪水办侨校
“如果不是荷山学校,我如今仍是靠海吃饭的渔民。”荷山学校校友张木良谈及母校,言语中满是感激之情。这所建在海边的学校因免费入学和住宿让张木良重拾学业,从小学至高中,张木良在母校的培养下成功考入了厦门大学。这所由爱国华侨刘玉水所建的学校让许多像张木良这样的农村子弟改变了命运。
少时的刘玉水前往新加坡谋生,在陈嘉庚创办的谦益公司当店员,深受陈嘉庚教育报国思想影响。1922年,29岁的刘玉水回乡省亲,当他下船走过海边,看到家乡少儿无学可上、无所事事的场景十分痛心。那时,他仅靠着在陈嘉庚公司工作的微薄薪水,改造荷山旧式私塾为新式学堂,在家乡祠堂办起了“荷山学校”。
在办学之初,刘玉水亲定“慎毅”为校训,倡导“力、胆、智、学”育人目标。他立下铿锵誓言:“荷校不成,至死不休”,立志“办一所让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学校”。在经济拮据时,他举债不改初衷,坚持把学校办下去。陈嘉庚先生得知后,以赞赏的口吻提醒他:“你办学尽国民一份天职,精神很好。没有实业,单靠一份薪水办学哪能不困难!”
这番话点醒了刘玉水。1932年,他赴槟城开办启成公司,经营橡胶生意,后改为大成橡胶公司。凭借纵横商海的才能,大成公司成为星、马橡胶业的头排企业。
事业成功后,他更加倾注心力于教育事业。从建校至1962年,刘玉水在荷山学校投入人民币百余万元,相当于当时12500两黄金。他不仅在荷山建造小学校舍及中学校舍,还在周围十里内独资再建了6所小学,形成“七星拱照”的荷山学村,为荷山中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
刘玉水的善举远不止于此。他还在国内外兴办和赞助了1所大学、3所中学和9所小学。他捐资30万元叻币支持创办新加坡南洋大学,并曾任南洋大学理事会主席。
1947年,刘玉水委托新婚不久的次子刘德芳、儿媳陈希敏回到家乡主持荷山小学建设。刘德芳无畏艰险,乘帆船凌波踏浪,出海到厦门、金门采买建材。他带领施工队披荆斩棘,在杂草丛生、荒冢累累的荷山山尖筑成“山”字形校舍。也正是在此期间,他们的长子刘永世在鼓浪屿出生。
刘玉水并无雄厚家财,生意起起落落,却舍得办学,几乎倾尽家业。他所创办的荷山中学与陈嘉庚创建的集美中学、李光前创办的国光中学并称为“闽南三大侨校”。
承祖辈遗志 谱荷校新篇
在刘永世心中,荷山学校是放在心尖的事业。
虽久未随父亲回来,但三个子女却知道荷山中学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父亲回乡,都会在我们家庭的群组里分享很多学校照片。”刘永世的小女儿刘佳欣告诉记者,父亲常将荷山学校挂在嘴边,只要学校有需要,他总是放下手边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回去。
刘永世重视教育,是代代相传的好家风。刘永世自幼与祖父刘玉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刘永世曾回忆说,祖父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很大的荷山学校规划设计图,经常听到祖父与父亲刘德芳念叨家乡学校,为教育事业出钱出力、殚精竭虑。母亲陈希敏总是把荷山学校称作“阮厝的学校”(我们家的学校),鼓励刘永世勿忘祖业,办学积善。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刘永世的公司刚刚起步,1983年就与侨亲共同捐款,在荷山中学创设“刘玉水奖学金”。1988年底,刘永世在母亲陪伴下第一次返乡。这次返乡,刘永世初见荷园,心潮起伏。他喜闻荷校的办学成果,但也忧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1990年回乡参加荷山中学40周年校庆时,他看到8名学生挤在一间破旧宿舍,教师住宿条件也很差,便赶紧筹资加码奖学奖教金。
2006年,刘永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出任荷山学校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他设立校董会奖教奖学基金,希望吸引优秀的师资和更多的生源前来,并承诺团结各方,为创办省一级达标校而奋斗。他带头将自己位于鼓浪屿码头的老屋19万元租金全部捐给荷山中学,奖励优秀师生。
“刘永世先生每次回来,见到我后第一句话总是‘学校最近怎么样’‘学校还需要什么’。”荷山中学原校长许碧南说,刘永世一下飞机就步履匆匆赶往学校,第一站往往是食堂,关心老师和孩子的生活条件,叮嘱食堂阿姨“要多备些鱼和肉,孩子长身体要紧”。
吴洁嫦说,远在马来西亚,刘永世也从未停止对荷山中学的支持和挂念。在家族聚会中,刘永世常常提及荷山中学发展情况,希望亲眷们能出资出力帮助学校的发展;每到重要考试节点,刘永世总是紧张万分,看到传来的好成绩,才会放下心中的石头,并欣喜地与家人分享;他积极配合学校省一级达标创建工作,多次奔走于马来西亚槟城、惠安、福州之间,在多方努力下,荷山中学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中学验收……
2022年12月18日,荷山学校迎来了办学百年华诞。刘永世在致辞中的深情话语掷地有声:“我将继承祖父刘玉水教育报国的宏愿,继续为家乡教育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共同努力把荷山学校办成‘一所让农村孩子读得好书的学校’。”
荷园展新貌 明灯照前路
“我们现在在荷山中学参观,你们还记得这里吗?”
18日,在学校参访时,刘佳欣和二哥刘腾分别给自己的孩子打去视频通话,两个孩子去年年底曾跟随祖父祖母前来荷山中学“体验”了一天荷校学习生活。
“孩子们当时就和我分享了不少趣事。”刘佳欣说,孩子对可升降的桌椅、食堂多样的菜式、簇新的塑胶跑道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说,没想到农村的学校能这么好!”
来到教学楼,老师向一行人介绍说:“教室现在全部采用护眼灯,并全部配备空调。这是老师用的多媒体互动屏幕,能让老师设计的课件更有发挥空间。”除此之外,这所并不占据地理位置优势的中学,生源仍是周边的农村学生,并大部分都住校。“现在孩子们的宿舍也都重新翻新整修过,条件很好,校内食堂就有三个,任孩子们挑选。”
在刘永世的影响带动下,海外侨亲、荷山校友、社会贤达纷纷慷慨解囊,累计为荷山学校筹集办学资金约8000万元。如今,经过整修改造,荷山中学旧貌换新颜。依山面海的校舍修缮一新却仍然保留着南洋建筑风格,中轴线两侧教学、生活区有序铺开,曾经是危楼的大会堂也修旧如旧重新投入使用。“我敢说,很少有一所农村中学能有这样的办学条件和环境。”许碧南说。
今天,荷山中学已发展为占地近300亩、在校学生超3600人的省一级达标学校。自创校以来,共培育10余万学子,在祖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刘永世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乐育英才”奖匾及金质奖章、泉州市“捐赠公益事业功勋奖”、2024年“泉州慈善大使”等荣誉。
今年7月23日,刘永世溘然长逝。吴洁嫦深情追思:“先生虽旅居海外,但能够为家乡教育事业略尽绵力,是他毕生的心愿。荷山中学相传三代的华侨办学精神不会断,未来还会有第四代、第五代接棒传承。”
此次吴洁嫦带着3个子女回乡,正是为长子刘骏接任新任董事长做前期准备工作。“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我虽感压力,却从未犹豫。”刘骏说,父亲从小就让他们兄妹三人读华文学校,分批带儿女来荷山中学参观,还带着孙辈来学校读书,“我们都明白他的用心。父亲如一盏明灯,为下一辈照亮了道路,我们会带领荷山学校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