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深读|活出一样精彩的人生
www.fjsen.com 2025-10-21 09:06:35 记者 何祖谋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2025年10月21日《福建日报》第08版

核心提示

今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主题为“科技助盲,共享美好生活”。

福建有30多万盲人。今年,福建有6人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其中3位为视力一级的视障人士——福州市盲人协会会长陈君恩,虽身处黑暗却心向光明,将苦难转化成祝福;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创作员吴可彦,以盲人之躯,书写着艺术的华章;大田县福乐盲人推拿中心法定代表人、县残联兼职副理事长苏文炜,虽目不能视,但手能摸诊,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拼搏奋斗的精神,不断与命运抗争,用耳朵倾听美好、用心灵感受温情、用手脚创造奇迹、用音乐歌唱生活……看不见色彩的他们,活出了一样精彩的人生。

近日,记者赴福州、漳州、三明等地,走近他们,倾听他们自强不息的故事,感受他们心中的爱与希望。

陈君恩:从受助到助人

在福州市三坊七巷的一处老宅里,陈君恩的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条。

早餐后,他就到自己成立的“陈君恩音乐工作室”,打开智能手机中的备忘录,将所需的名家诗歌朗诵视频通过软件转成文字,再将文字谱成曲。退休两年来,他已将40多首原创歌曲传到网络上,还编写了盲人数字技术教材,帮助视障人士跨越“数字鸿沟”。

从受助到自助、从自助到助人,1963年出生于福州的陈君恩将苦难转化成祝福。

1977年,陈君恩初中只读了三个月,视力突然模糊起来。当家里的白墙在眼中变为绿色,14岁的陈君恩知道,自己与光的距离越来越远。他的视觉印象被永远定格在孩童时代。

心坠入谷底,泪湿衣襟,突然降临的黑暗虽然给陈君恩带来了无情的打击,他却没有就此消沉,把努力和不屈变成了自己的“第三只眼”。从小喜欢音乐的陈君恩,是在各类乐器、唱词声中长大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音乐如同一束微光,照亮陈君恩的世界。

陈君恩在他的音乐工作室教盲童音乐。

此时,二哥送给他一把吉他,还送他去一名高中同学那儿学弹吉他,让陈君恩能够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为他迷惘的人生带来欢乐和希望。后来,吉他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一直延续至今。

凭着对音乐天生的敏感和热心人士的指导,“我看不见五线谱,很难读懂《和声学》,热心人士耐心地为我讲解正三和弦、负三和弦等和声知识。其实,在还没有通晓乐理的情况下,我就会自己谱写歌曲了”。

“虽然失去七彩的阳光/我们用心灵感受光明/虽然道路坎坷崎岖/我们踏出了坚实的足迹/一定要去奋斗/挣脱命运的羁绊/让生命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这首《强者之歌》,是陈君恩的作曲处女作。后来,《强者之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整整一个月,这让陈君恩自信满满。

随后,陈君恩十年寒窗,通过广播和函授大学自学、创作歌曲。1988年10月10日这一天,陈君恩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系。1991年大学毕业后,陈君恩被分配到福州市盲聋哑学校(今为福州市盲校)担任音乐教师,一干就是32年。

在教学中,陈君恩注重盲谱和乐理的教学。针对盲生看不见乐谱、难辨节奏的痛点,他独创“多指击拍法”——右手打节拍,左手计算小节数,让乐谱在学生脑中形成“立体框架”,效果甚佳。同时,为训练学生乐感,他常以复杂节奏的歌曲作为教材,用小零食作“奖品”,与学生开展“听曲辨拍”比赛,增加趣味性。

教学之余,陈君恩热衷于公益事业。陈君恩当选过省政协委员,2011年,他提出的为无法入学的重度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提案,得到相关部门认可与实施;他提出对残疾职工一次性补偿或补足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补贴,帮助全省5000多名残疾人解决了养老保险费缴纳问题。2014年至今,陈君恩一直是福州市盲人协会主席,他先后为60多名特困盲童争取到30多万元的资助,使这些孩子不因贫困而辍学。

数字时代,陈君恩学好用好智能工具箱。他通过电脑完成的自传体作品《将苦难转化成祝福》,于2016年入选了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陈君恩以福州的山水海为背景,创作了《君恩带你逛福州》系列作品,传到网络上,让宅在家中的人们欣赏福州山水之美。

用爱心驱散黑暗,用知识播撒光明。陈君恩坦言,能帮助他人他很快乐,通过自己的行动和爱心,实现从受助到助人的升华。

吴可彦:从文学中寻找光明

“平常,我一般用电脑、读屏软件写作。”在漳浦县绥安镇美伦清华园的家中,吴可彦斜靠着椅子,微闭双眼,双手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读屏软件发出的朗读声在房间回荡。

吴可彦已出版的作品

视力残疾一级(重度残疾)之外,写作是“90后”作家吴可彦的另一个标签。

吴可彦说,现代科技清除了他的大部分写作障碍,遇上强烈的写作冲动时,他一天可以写上三五千字。这位用耳朵“阅读”千万文字、以语音软件“书写”10余部作品的青年,在文学的世界里完成了一场励志的自我价值实现。

2003年深秋,13岁的吴可彦手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断书,蜷缩在医院的诊室里。那时的他尚不知晓,自己将用余生与光“赛跑”。随着吴可彦的视力状况逐渐恶化,他在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上愈发吃力。幸运的是,他自幼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而言,这不仅是精神享受,更能激发他超越实际年龄的思考。

“当我尚未完全失明时,翻开残疾证看到自己的照片,我很难过。但是当时我对着那张照片说,对着自己说,这张残疾证不能证明你不行,它只能证明你需要更加努力。”吴可彦的人生并没有像眼前的世界一样,逐渐黯淡。

吴可彦在书房里创作。

在那段岁月,文学像一道光照亮了吴可彦的内心。经过10年的摸索和写作,即将大学毕业的吴可彦在2014年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星期八》,福建省残联为他资助了出版经费。小说顺利出版,吴可彦得到许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并获得了漳州市百花文艺奖一等奖。只是,因为写作《星期八》,用眼过度的吴可彦完全失明了。

在黑暗世界里,书是最耀眼的灯、最温暖的光。借助科技的力量,吴可彦仍然可以听书和写书——他在电脑上安装了读屏软件,把书本一页一页撕下来放进扫描仪,电脑就可以为他制作出有声音的电子书。除了自己受益,吴可彦在担任漳州市盲人协会副主席后,还建立平台服务更多的盲人朋友,为他们制作想要阅读的电子书。吴可彦说:“阅读可以改变思维,而改变思维就可以改变命运。”

吴可彦在家构思创作。

近两年,吴可彦潜心写作长篇童话《鹿市头》,这本书以漳浦古街区两个孩子的奇幻经历为主线,艺术化呈现漳浦人民勤劳勇敢、诚信朴实的精神。为了将家乡的民间传说和历史风情融合,吴可彦拜访了三位熟悉老漳浦的讲古艺术家和老师,他们耐心地为吴可彦讲述过往,握着他的手将不同时期的漳浦地图摸透。吴可彦在一幅幅地图中感受家乡,把这份来自家乡的爱写进小说。他说,这是自己第一部关于家乡漳浦的作品,饱含着对家乡土地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文学是一道光,它照亮我,我要成为一面镜子,把这道光反射给更多的人。”这是吴可彦对文学的感恩,也是他对文学的承诺。

苏文炜:“按”出精彩人生

世界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

对于大田县福乐盲人推拿中心法定代表人苏文炜来说,虽然命运夺走了属于他的光明,但他用勤劳的双手,铺就创业之路,为自己开启了一扇“光亮之窗”。

苏文炜是个“80后”。2岁时,苏文炜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在他的记忆里,一家人生活的担子全部压在母亲身上,“靠做农活和政府的扶持挺了过来”。祸不单行,正读小学三年级的苏文炜发现书上的字突然“恍惚”起来。母亲带他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因旧伤导致视神经萎缩,评定为视力残疾一级(重度残疾)。

“书上的字看不到了,只能休学回家。”苏文炜说,母亲四处借钱,送他到福州医治,但医疗费用高,生活开销大,没几天就放弃了医治。“那时我觉得非常无助,不敢想有未来。随着光一点一点从眼前消失,心里的忧伤也一阵阵袭来。”回忆起往事,苏文炜依然伤感。

“国际盲人节”前夕,苏文炜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1997年,由县残联推荐,苏文炜参加了市里举办的盲人按摩学习班,而教按摩技艺的老师就是现任全国人大代表、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那时我长得瘦弱,力气小又使不上劲,学了几天就想打退堂鼓。”苏文炜说,好在王永澄老师时不时地鼓励他,手把手地教技艺。“他说推拿要像弹钢琴一般行云流水,让顾客感受力与柔的魅力。”在王永澄的谆谆教诲下,苏文炜很快就上手了,渐渐有了收入。

“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苏文炜说。但是创业之路却一波三折。1997年9月,苏文炜在大田县城创办了首家盲人按摩店——康洪盲人保健按摩店。只是好景不长,按摩店很快就关门了。之后,苏文炜辗转于泉州、上海等地一边打工,一边取经。

1999年,苏文炜和人合作,在德化开设盲人保健按摩店,获得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苏文炜再次回到老家,重新经营康洪盲人保健按摩店,因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技术,生意渐渐红火。

苏文炜认为,盲人创业除了取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经营历练,要“走出去”,看看“前沿市场”,吸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在王永澄的引导和县残联关心下,苏文炜在2009年考上了南昌大学医学院,系统地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按摩等29门课程,并取得大专文凭。随后,他还成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盲人推拿职业资格鉴定考前辅导师、盲人按摩医师,获评三明市“技能大师”。

2014年5月,苏文炜牵头整合4家小规模盲人按摩店,创办福乐盲人按摩中心,采取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装等“七统一”的创建管理模式,年营业额从最初的20多万元一路涨到目前的近百万元。

在苏文炜的履历里,最让他骄傲的是,自己创办的福乐盲按推拿中心获得了“国家级盲人按摩实训基地”等称号。

如今,苏文炜成立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指导帮助130余名视障人士实现创业就业,由他牵头组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近5年来举行了120余场公益按摩。

“我想,残疾人只要有梦想,去努力,能坚持,终有一天会成功。”苏文炜说。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