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1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为深入贯彻福建省“人工智能 + 教育”十条措施的相关要求,助力提升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教师的数字智能技术应用能力,10月17日至19日,180余名来自福州各区县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骨干教师汇聚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参加由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福州市2025年理化生教师人工智能专项培训”,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理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开班仪式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郭秋荣强调,福州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已构建起“区域统筹—示范引领—校本实施”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类似,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公平的实现。科学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借助AI技术解决实验教学可视化难、个性化指导不足等问题。福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棽指出,当前教育数字化已从“技术应用”迈向“生态重构”阶段,通过本次培训,教师能从“会用技术”提升到“善用技术”,最终实现“创用技术”,让AI成为课堂增效的有力助力。

培训现场
培训充分发挥高校在教师教育、学科研究与技术融合方面的引领作用,系统构建“理论—实操—转化”三维一体的培训体系。11位跨领域专家,组成高水平“培训智囊团”,其专业领域覆盖教育技术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学学科教学等方面。既有从理论层面阐释AI对科学课堂的结构性影响;也有就AI实验教学设计、数据分析与模拟优化开展系统讲解与实操指导,还有走进企业智慧实验室开展现场教学。在学院教师团队带领下,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组分别开展“AI误差分析”“反应机理可视化”“遗传图谱模拟”等主题实操,推动参训教师从“理解技术”走向“设计教学”。

现场研讨
“过去觉得AI遥不可及,今天亲手用AI模拟了遗传实验,真正把抽象概念‘做’了出来。”一位参训教师在分享中表示。培训通过“高校专家引领+一线教师带练+企业场景体验”的模式,有效帮助教师跨越“技术焦虑”,迈向“创新期待”,也为后续教学成果的孵化与推广奠定基础。
据悉,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联合地方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推动成立“AI+理化生教学创新联盟”,持续发挥高校在教师发展中的“引擎”作用,通过“种子教师”培养、教学资源共建、成果转化推广等方式,为福州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提供持续的数智力支撑。(以上图片均由福建师大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