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6日讯(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 游笑春 林梓健)23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厦心医院”)顺利实施全球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心脏介入手术。中法专家通过远程控制平台,协同操纵位于厦门导管室内的机器人系统,为一名患者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EER)。该手术跨越欧亚大陆、通信传输距离超过1万公里,实现两国专家实时联动、同步精密操控。

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在法国操作机器人控制器
手术在中法两地同时展开。在法国波尔多,厦心医院院长王焱教授与波尔多大学医院成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科负责人利奥内尔·勒鲁并肩操作,通过高速、低延时的国际网络,实时接入厦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对二尖瓣病变区域进行精准导航与远程操控;在厦门导管室内,机器人在无本地操作者的情况下精确运转,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瓣膜定位、夹合等高难度操作;厦心医院心脏介入、麻醉、超声及护理团队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系统运行状态。手术历时约1小时,跨国通信信号稳定,操作精度达到亚毫米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二尖瓣反流近乎为零,现已康复出院。

中法两国团队远程协同操作完成手术
在心脏不停跳动的状态下进行瓣膜修复,被公认为心血管介入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操作之一。心脏每一次搏动都会引起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对操作者的空间判断、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提出极高要求,这也是全球机器人介入手术长期亟待攻克的难题。
据介绍,本次手术采用的机器人经导管心脏介入系统由厦心医院与上海术济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工结合自主研发,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系统融合了高精度机械臂、智能运动控制及高可靠性自适应安全算法与5G高速冗余通信等多项前沿技术,实现了高稳定性、低延迟、可视化的远程精准操控。

厦心导管室内机器人精确完成二尖瓣修复手术
手术结束后,在线参与远程指导的波尔多大学医院结构性瓣膜病治疗与创新中心负责人托马斯·莫丁教授评价道:“这是一场令人振奋的跨国协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厦心医院团队展现了卓越的专业水平与创新精神。跨国机器人手术不仅打破了地域界限,也为全球医疗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作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厦心医院长期致力于推动“医工融合”创新体系建设。自2023年使用该机器人系统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二尖瓣修复手术以来,已累计完成20余临床应用。王焱表示:“我们用实践证明,中国自主创新的心血管机器人系统,已具备在国际舞台上承担复杂手术任务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