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小县城如何下好特色农业“五子棋”

2025-10-27 09:33:48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0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庄紫怡 通讯员 陈震)

日前,农业农村部举办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专题培训班。作为全国唯一发言的县级单位,建宁县在会上分享了以“五子”产业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所谓“五子”,即种子、莲子、梨子、桃子、无患子。近年来,建宁县聚焦“五子”产业,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建设为抓手,强化政策、主体、标准和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从分散种植转向集群发展、从品质优良迈向品牌响亮。目前,全县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6个,建成全国有机农产品(笋)基地1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

“五子登科”迈上百亿台阶

8月,建宁迎来丰收与旅游的双旺季。福建电商助农联盟成立,“福农优品”直播、为“荷”而来旅游活动在建宁相继启动,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

“我们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大力推动农业与电商产业深度融合,建宁黄桃、黄花梨、建莲等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走出建宁、走向全国,建宁也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县。”建宁县委书记温欣传说。

建宁素有“闽地之母、闽山之巅、闽水之源”之称,是“中国建莲之乡”“黄花梨之乡”“无患子之乡”,更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县。建莲种植历史超千年,历代均为贡品。2024年,全县建莲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通心白莲0.45万吨。

8月27日,在龙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手指翻飞,认真挑选刚刚运来的莲子。

“我们公司以干莲系列产品、银耳系列产品加工、销售、研发为主,年产值超8000万元,产品国内销往广东、浙江、台湾等地,国外出口东南亚地区,高品质的建宁莲子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公司负责人吴建军手捧着挑选过的特级莲子说。

杂交水稻制种是建宁的支柱型产业。2024年,制种面积15.88万亩、产量3.56万吨,均占全国10%以上,种子还出口至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此外,当地还打造“建宁玉梨”“锦绣黄桃”等品牌,是福建省最大的玉梨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黄花梨之乡”,全县梨子、黄桃种植总面积达12万亩;无患子种植面积达8.35万亩,是“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2024年,建宁县“五子”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13.85亿元。

从分散到集群发展

一粒种子从种到收,背后藏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经过50年发展,建宁制种品种从最初的2~3个增至400多个,农业“芯片”持续升级。

目前,建宁县正全力打造以种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先正达集团(中国)、荃银高科、隆平高科等95家知名种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制种基地。

产业发展离不开新一代的传承。在溪口镇枫元村,1999年出生的黄强已经成长为“种二代”。

“我从2015年起协助父亲改进种子烘干设备,从第一代立体式烘干机到合作改造出第四代平卧式烘干机,并已申请专利。目前,合作社已有农机设备400余台(套)。”黄强说。

同样选择回乡的“90后”胡宏,也专注于机械化高科技种植。他带着农户到试验田对比新农机与传统手段的优劣,推广育秧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我们团队每年为6000多名农民提供制种技术指导,管理近2万亩制种稻田,为农户带来亩均约3500元的收入。”胡宏说。

如今,建宁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耕种收综合农机化率从60.1%提升至85.2%,稻种烘干率从0提升至95%以上,信息化服务覆盖面从25%提升至87%。

“下一步,建宁将加快种业‘四化’改造,推进‘种稻粮’一体化、省级种业科创平台等项目,带动特色农业整体提质增效。”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曾明星说。

从品质优到品牌响

每年7月,“建宁锦绣黄桃”就成为“网红”,引爆消费市场。建宁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黄桃,主栽“锦绣”品种,如今已扩展至“锦香”“锦园”等,种植面积达2万亩。

“今年果子品质特别好,高峰期每天发货超5万公斤,根本不愁卖。”里心镇双溪村党支部书记李海鸿笑着说。这份底气既来自果品本身的过硬品质,也源于电商新渠道的驱动。

“我们把直播搬进了果园,桃子还在枝头,订单已到手头。”李海鸿介绍,通过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直播团队负责平台接单,果农保障供货,邮政高效运输,多方紧密协作,黄桃销量节节攀升。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桃林不仅甜了百姓舌尖,更鼓了村民腰包。

双溪村作为建宁黄桃种植规模最大的村庄,得益于武夷山脉中段的生态禀赋——高海拔、大昼夜温差、纯净水质、富硒土壤,这些为黄桃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过去散户种植标准不一,效益不稳。”李海鸿说,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后,实行统一品种、技术、农资、检测、品牌的“五统一”模式,帮助农户降低10%的采购成本,提升18%以上的种植收益,提供500余个季节性岗位,户均增收超10万元。如今,双溪村黄桃种植面积超万亩,90%以上农户参与其中,2024年预计总收入6500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7万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