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群人,一项使命
| 2025-10-30 09:27: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 东南网10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兰云 黄琳斌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小清)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时代都肩负使命。唯有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紧相连,才能在时光长廊中留下印记。 今年是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也是林则徐南疆勘地180周年。10月14日至23日,在第九批福建援疆干部的陪同下,历批次援疆干部代表重返新疆,参加“重走林公路,弘扬援疆情”采风活动。记者随同采访,一路追寻先贤足迹,一路见证山海交响。 福建援疆第一人 福建人的援疆故事必须从“福建援疆第一人”林则徐说起。 漫漫关山,茫茫雪霜。因虎门销烟被贬的林则徐,从西安出发,风雪兼程,历时122天,于1842年12月10日抵达新疆伊犁惠远古城。西行路上,林则徐写下名垂千古的诗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他的誓言,也是一生写照。 虎门销烟堪称禁毒先驱林则徐的高光时刻,谪戍新疆则是他卓越一生的至暗时分。不过,身处逆境,不甘沉沦,林则徐在新疆三年零两个月的日子里,忘却个人际遇、不计个人得失,兴修水利、垦荒屯田、推广技术、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团结……天山南北因此流传着“林公渠”“林公井”“林公车”“林公林”“林公称”的故事。 在吐鲁番,他将百姓的水利创举“坎儿井”改造后,推广到新疆多地,推动农牧业发展;在伊犁,他捐资承修阿齐乌苏大渠渠首工程,引喀什河水灌溉田地10多万亩;在南疆,他勘地60余万亩,带动屯垦戍边,积累了翔实的一手资料。告病返乡途中,他将新疆舆图等资料托付给左宗棠。20多年后,左公抬棺西征,收复天山南北。 1843年,林则徐送别东归的好友邓廷桢时,曾赋诗:“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林公是矗立在祖国边疆的一座丰碑,如今在他身后,各族人民用处处可见的“林公像”作出回答: 在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吐鲁番五道林坎儿井、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驿站,在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昌吉市昌吉小吃街……林则徐当年路过的地方,或立塑像,或刻浮雕,或设展览,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感怀他、铭记他。 1591人的接力 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立着一尊林则徐塑像。时光流转,林则徐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后人的传承中,被一群福建援疆干部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为丝绸之路新北道重要节点。从1999年起,携着温润海风,9批共1591名福建英才从东南之滨奔赴这里: 他是首批援疆干部曾金栋。1999年的时候,多数人对新疆情况并不了解。时年37岁的曾金栋当过兵,正是干事的年纪,毫不犹豫站了出来。“第一批福建援疆干部只有22人。我在新疆3年,主要工作是扶持当地发展乡镇企业。我特别注意把日常业务工作与民族团结融合起来,也因此与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结下了深厚情谊。”回望往事,他深情地说,“最令我难忘的是和维吾尔族干部雅森·吐尔迪的交往,他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帮助我,我则尽最大努力把沿海的先进理念、技术传授给他。” 后来,即使结束援疆任务,因为工作关系,曾金栋也经常来到新疆参加亚欧商品博览会,增进两地招商引资联系。 她是第五批援疆干部郑青,一位40岁出头的母亲,那批援疆干部中唯一的女性。当年,她的儿子刚上初一,母亲身体也不好,幸好爱人全力支持。“出发那天,儿子一句话也没说,背对我,肩膀因为哭泣不停颤抖。直到第一次回家过年,他才肯谅解我。”提及往事,郑青红了眼圈。每一个援建项目都涉及财政资金的使用,郑青当时的工作职责就是围绕全面援疆项目规划,规范资金管理、确保民生投入。 三年援疆,是郑青宝贵的人生财富。“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对‘财政投入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不能只算小账,还要算大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这句话在第六批援疆人才庄则豪身上得到了诠释。他是一名消化科医生,援疆期间,庄则豪不仅开展了多项填补当地空白的手术、倾力培养人才,还帮助组建了昌吉州首个治疗型消化内镜室。 回到福建,庄则豪与昌吉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经常应邀远程或回到昌吉诊治疑难病症。今年6月,他还与当地签约建立了组团长期帮扶机制,常态化推进医疗技术交流。 跨越山海,为了大海和大漠的邂逅,也为了年华中最美的遇见。在援疆干部一棒接一棒的接力奔跑中,福建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应“昌吉所需”,尽“福建所能”,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26年来,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近60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131个,并实现八成以上资金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八成以上资金用于民生。 为了六分之一的陆地国土 2024年,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首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捧回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丝路同源、山海交响的故事,正是新时代援疆事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对口援疆,始于1997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10年,新一轮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全方位对口援疆启动。带着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带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美好愿望,中央部委与19个援疆省市扛鼎支持,来自五湖四海的援疆干部人才接续奋斗,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再启新程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疆各族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对口援疆,底色是民生工程,换来的是幸福成色。幸福就在奇台福州中学孩子的欢笑里,这所学校投资达1.8亿元,是“十四五”期间福建投资额最大的民生援疆项目;幸福就在天鹅小镇达尔汗文艺队的歌声里,在中央及地方配套资金的基础上,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协调9200万元,推进昌吉市阿什里乡天鹅小镇建设,让502户农牧民住上了敞亮的楼房…… 对口援疆,连接着文化工程,如天山雪水滋养大地。昌吉州科技馆今年焕新开馆,跻身“国内领先、疆内一流”,成为当地孩子的热门打卡地;持续打造的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画家村、木垒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刘亮程文学馆,成为文化地标,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浸润,还端上了“旅游饭碗”;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植入福文化后,小葫芦长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产业…… 对口援疆,是政治责任,更是时代使命。因为这是一片雄踞祖国西北、约占陆地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不仅承载着2600多万新疆儿女的幸福生活,更维系着14亿多中华儿女对国家统一、边疆安宁、共同富裕的坚定信念。 今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七十载砥砺奋进、山河巨变。今日新疆,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生态良好…… | 
相关阅读: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