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一颗鱼丸的寻“新”之旅

2025-11-02 08:45:13 作者:张哲昊 郭雅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2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张哲昊 郭雅莹)秋高气爽,记者驱车来到平潭宋锦记海洋科技食品加工园(一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海鲜味。

不久前,这座占地约2600平方米的工厂正式投用。作为平潭综合实验区老宋食品有限公司的新生产基地,这里建设了前处理车间、成型车间、原料大冷库等设施,可实现各类鱼糜制品年产量超一千吨。

“快尝尝,刚出炉的,鲜着呢!”一走进工厂接待室,公司负责人宋美就热情招呼记者坐下,随即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马鲛鱼丸。记者轻咬一口鱼丸,顿感肉质紧实Q弹,鲜香四溢。

宋美还有一个身份——“宋锦记古法鱼丸”第三代传人。在平潭,说起宋锦记,几乎无人不晓。这份舌尖上的记忆,可追溯至1916年。彼时,宋美的祖父沿街叫卖手工马鲛鱼丸,凭借精湛的手艺在街坊中积攒了深厚口碑。历经一个多世纪,这颗鱼丸已成为岚岛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产品远销东南亚和非洲,年产值超千万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面对现代市场激烈竞争,如何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破局之道,就藏在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中。“我们从当地码头、周边地市采购最新鲜的原料,工人每天夜里两三点就开始忙活,首批货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宋美领着记者来到生产区。

套上工作服、压紧防尘帽、双手反复消毒……一系列准备工作后,记者走进生产车间,只见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前忙后,风冷机等设备高速运转,发出阵阵轰鸣。

从一条鱼到鱼糜,需要多久?“杀鱼取肉,再到打浆、成型、冷却,最后包装进库,需要十多道工序。通过半自动化的生产线,不到一个小时,一条鱼就能变为各类鱼糜制品。”宋美告诉记者。

这些工序中,成型环节尤为关键,它直接决定了鱼丸的形态与口感。

在成型车间,女工施云芳正麻利地将双手探入马鲛鱼浆中,迅速捞起一块拳头大小的肉团,手腕轻转间将其送入成型机,动作一气呵成。不过数秒,一颗颗滚圆均匀的鱼丸便从出口处滚落至蒸煮设备。“秘诀就是快、准、狠!”施云芳咧嘴一笑。

透过氤氲的热气,记者隐约可见鱼丸在传送带上缓缓前行,滚烫的水流从上方喷头喷洒而出。热水冲刷下,原本松软的鱼丸逐渐收紧,变得富有弹性。

曾经,鱼丸全凭老师傅手工制作,虽保有古早风味,却难以保证效率,制约企业扩张市场。宋美意识到,要让百年名号经久不衰,必须拥抱智能化手段。

去年,在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协调下,“宋锦记”顺利落地新厂房,并引入了两条定制化的新生产线,通过科技手段将老师傅的技艺与经验转化为标准数据。“我们严格遵循‘肉多粉少’这一祖训,针对马鲛鱼丸、包心鱼丸等经典产品设计了差异化制作流程。令人惊喜的是,其成品口感、风味均足以媲美手工制作。”宋美如数家珍。

锁住鲜活的海味,保鲜是核心工序。一走进螺旋速冻库,刺骨的寒意迎面扑来。眼前,已蒸煮定型的鱼丸正分批送入库中,经由螺旋速冻系统快速锁鲜。“在这里,不到半小时,鱼丸的中心温度就能从常温下降至零下18摄氏度,显著延长了产品保鲜期。”宋美解释道。

得益于这套高效的生产模式,“宋锦记”的产能实现飞跃——每日单班8小时运作下,鱼丸产量可达10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未来,我们将聚焦Z世代的口味,开发鱼肠等更多年轻化产品,让这份岚岛百年美味走向更广阔的餐桌。”宋美信心满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