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村来了“智囊团”
| 2025-11-03 08:43: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1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张小惠) 清晨7点,在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汐浦村的连片虾塘上,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学生已开始了一天的科研实践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精准称重、分类标识的饲料分别投放到实验塘对应的12个养殖箱中,仔细观察鱼苗、虾苗的活动状态及生长速度,并一一记录在专属的“生长档案”中。随后,团队完成水样采集,回到村中的临时实验室进行后续的水质检测与病原分析工作。 这批学生于今年8月底入驻汐浦村,他们和团队导师计划用3个月时间完成实践研究与成果转化,将科研数据变成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 “我们近期的课题是验证这款自主研发的‘后生元’生物饲料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团队负责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博士生导师孙云章形象地将这款产品比作鱼虾的“酸奶”,“这是一款功能性饲料,含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群,能帮助鱼虾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还能有效促进营养吸收。” 据孙云章透露,“后生元”生物饲料最早在石斑鱼养殖中取得良好效果,此次团队进驻汐浦村,正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及拓展其应用范围,助力养殖户实现降本增效。 “汐浦村主要养殖罗氏沼虾、加州鲈、淡水石斑,我们目前的研究也是围绕着这3个品种展开。”在孙云章看来,汐浦村毗邻九龙江北溪,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淡水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也为团队的研究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上,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与汐浦村的缘分由来已久。汐浦村全村超四分之一村民从事淡水养殖业,年产值达4000万元。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养殖品种的选择、病害的有效防控、饲料的恰当使用等专业问题,养殖户仅凭自身经验难以解决,急需集中技术指导和知识更新。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龙文区科协及农业农村局积极牵线搭桥,精准匹配汐浦村的产业需求与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技术优势,于2024年促成双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龙文区罗氏沼虾科技小院”落地,并配齐了科研设备设施及办公场所,为合作搭建长效载体。 这个由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多名专家教授及研究生团队组成的“智囊团”,为村民带来了育种、养殖、病害防控的全套硬核技术,还针对养殖户最头疼的技术难题先后开展多场技术培训,将罗氏沼虾品种特性、常见病害的快速识别与防控技巧、生物饲料的科学投喂等知识用通俗语言传授给村民。培训之外,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学生还主动走村入户、下沉塘口,面对面为养殖户讲解日常养殖注意事项,并提供pH值、氨氮含量检测及病原体分析等服务。 “以前用药凭经验半猜半试,现在有专家团队把脉开方,效果果然不一般。”当地罗氏沼虾养殖户陈瑞敏说。 “未来,团队将继续以科技小院为依托,整合多领域专家资源,优化现有技术成果,让产学研合作成为推动汐浦村产业振兴的持久动力,让‘养虾博士’的技术真正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助力。”孙云章说。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