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莆田市涵江区:闲置厂房回暖 低效用地生金

2025-11-04 09:27:34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林亦霞)

近日,位于莆田市涵江区苍霞街的小博士特殊训练中心传来欢声笑语,残疾儿童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从趣味运动中收获着快乐。今年3月,涵江区创新盘活模式,将闲置建筑改造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为数百个家庭点亮了希望。

这不仅是闲置资源的“暖心”转型,也是涵江区系统性盘活存量资源的缩影。面对土地资源趋紧的挑战,涵江区以“向存量要增量、以增效促发展”为路径,让低效用地生金、闲置厂房和楼宇回暖,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惠企利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旧地建新园,助企“拎包入驻”

走进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联东U谷·涵江海峡智造产业谷,只见崭新的标准厂房林立,展现出现代化园区的新气象。而两年前,这里还是原海峡纺织公司的低效工业用地,因发展动能不足被列入再开发计划。

“当时区内不少成长型企业急需扩张空间,但新增用地指标紧张,盘活存量成为必然选择。”莆田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魏来荣介绍。为此,涵江区牵头引入国内知名的产业园区运营商联东集团,与海峡纺织集团合作开发运营。

作为联东集团在福建最大的在建项目,联东U谷·涵江海峡智造产业谷占地约260亩,总投资约35亿元。在建设过程中,联东集团通过精细化管理,采用一线品牌建筑材料,致力于打造集标准厂房、中试基地、产业大厦及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品质园区和“零地增长”示范区。项目一期于去年3月开工,仅用不到15个月即完成15栋建筑的竣备,目前已陆续交付,并提前交付给8家企业进场装修。

旧地建新园,产业定位尤为关键。园区坚持链式招商与品质管控相结合,重点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方向,精准引入“链主”企业和规上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我们在去年11月迁入联东U谷,就是看中这里高标准的厂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欧德马(莆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益平说。该公司是园区首批入驻企业之一,从签约到最终投产,园区提供了全流程专人对接服务,极大缩短了筹备周期。园区通过定制化厂房、政策对接和产业链整合,帮助企业实现“拎包入驻”。

联东U谷招商经理邱志强介绍,除定制厂房外,园区还通过“U谷金融”和“投招联动”提供全链条服务。目前一、二期已签约企业15家,含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规上企业,预计总投资3亿元,投产后年产值达5.9亿元。

闲置厂房,托起智能制造高地

坐落于涵江区涵华东路的一片欧式建筑群,因企业破产重整而闲置。如今,这里是福建省天天向上智能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新厂区。

作为特步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天天向上公司专注于时尚运动鞋的设计、生产与供应链管理。走进车间,可见成型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正全力冲刺销售旺季。两年多前,公司曾面临“成长的烦恼”。“公司发展快、订单充足,但江口老厂房空间受限,制约了产能扩张。”公司总经理许建荣介绍。

2022年7月,在涵江区政府“腾笼换鸟”机制推动下,天天向上公司竞得原集友艺术框业有限公司闲置的8.73万平方米土地与厂房。更换腐朽门窗、粉刷墙面、重新布线、安装中央空调,旧厂房焕然一新。2023年1月,天天向上公司正式从江口搬迁至新厂。

充裕的空间释放了企业发展动能。“员工们都说厂房新、设备新,干活的劲头更足了。”天天向上公司财务经理喻丽清指着宽敞明亮的车间说。搬迁后,公司员工数量从约500人增至1000多人。

有了新厂房,天天向上公司开展智能化升级,投入数千万元引进先进设备,生产效能提升40%以上。如今,公司的智能定制系统实现了“千鞋千面”,产品高达98%的舒适匹配率助力订单排至年底。

以天天向上公司的成功转型为榜样,涵江区“腾笼换鸟”模式大力推广。截至今年8月,涵江区已盘活闲置厂房2.58万平方米,成功引进8家优质企业。按计划,2025年将盘活约3万平方米,持续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

活化资产,培育新型服务业

本文开头的小博士特殊训练中心所在的3层建筑,原是涵江区残联的闲置办公楼。今年3月,涵江区残联通过公开招标引进该中心,每年新增租金收入10余万元,且打造了集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社会融入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成为涵江区探索“公益+专业运营”新型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

中心内,温馨的糖果色装潢与卡通标识营造出亲切氛围,各类功能空间科学分布。“残联原建筑的动线布局与功能设置,为我们开展系统性康复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中心创办人刘细明介绍,他们采用“医教结合”服务模式,构建起“诊断—训练—回归”全流程闭环,将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理念贯穿其中。

在服务内容上,该中心不断拓展新业态。一、二楼设有专业训练教室,三楼为职业实训空间,学员在这里学习烘焙、手工等实用技能。中心还与当地鞋厂合作,让学员在家长陪伴下完成鞋带穿孔等工作,获取计件工资,锻炼社会适应能力。

一栋闲置办公楼的转型,既实现了资产活化和业态焕新,更织密了民生保障网。类似的“蝶变”正在涵江各处发生:萝卜科技广场打造集装箱生活馆,白塘镇东墩村建设特色露营地,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引入文创工作室、茶室、汉服社,以“传统工艺+现代艺术+数字经济”模式活化历史街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